错账的更正方法教案

错账的更正方法教案

ID:9495353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1

错账的更正方法教案_第1页
错账的更正方法教案_第2页
错账的更正方法教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错账的更正方法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错账的更正方法—教案铜陵市工业学校郭志龙课题:错账的更正方法使用教材:《基础会计》(高教版)授课时数:一课时(45分钟)授课班级:03财会授课时间:03/12/24教学目标:1.熟悉各种错账更正方法和适用类型;2.掌握各种错账更正方法及步骤;3.能独立更正各种错账。教学重点:各种错账更正方法的适用类型,各种错账更正方法与步骤及其运用。教学难点:红字更正法。教学方法:电教课前准备:制作课件(WEB课件),调试投影仪。教学过程教法与学法A、复习提问(3分钟)1、对账主要内容包括___、___和____。2、什么是结账?3、为什么要进行会计对账?B、导入新课(

2、2分钟)展示同学平时作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错账修改的常用方法,然后提出问题:“大家平时登记账簿时,通常会产生哪些错误?你们自己的更正方法正确吗?正确的更正方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本节课我们就重点讨论错账的更正方法。(板书课题/展示课件)教师设问,学生回答。C、展开新课1、抓住契机,积极引导,自学探究(2分钟)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教材:1、按规定可以使用哪些错账更正方法?2、各种方法分别应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即每种方法的适用范围。3、每种方法应如何操作?并请大家作出适当的标记。2、检查效果,讨论归纳,初步感知(3分钟)①划线更正法(板书)。在结账前发现账

3、簿记录有文字或数字错误,而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可以采用此方法;(讲述/展示)②红字更正法(板书)。有两种情况:一是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有错误,从而引起记账错误;二是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讲述/展示)③补充登记法(板书)。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和账簿记录中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无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讲述/展示)3、再设情景,精讲多练,当堂反馈(31分钟)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来回巡视辅导,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各种符号作标记,并用投影显示,便于学生记忆。2、组织学生就近讨论,然后

4、鼓励学生回答三种错账更正方法各自的适用范围。3、借助于多媒体设备,演示课件,学习错账更正的具体方法。4、用投影显示例题,并引导学生分析属于哪种错账类型?更正方法与步骤分几步进行?分析后,教者利用投影仪与学生一起更正,(口头或笔头)以作示范。5、利用预先准备的讲义,要求学生练习,为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练习将分为基本题和提高题两部分。再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出部分学生的练习,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并作出评价,最后由教师作出总结通过“讲——看——练——评”的形式分解了难点。方法适用的错账类型更正的方法及步骤划线更正法发生在结账以前,发现账簿记录中的数字或文字有错误,但

5、记账凭证没有错。(板书)划线。划红色横线。(板书)填写,填正确的数字或文字(板书)盖章。经办售货员盖章。(板书)知识点(板书)错误的文字,可以仅更正错误部分;错误的数字,必须作整体更正。案例1:记帐员王强在过帐时,误将3712写成3912。案例2:例2:记帐员王强将“应付帐款”误写成了“应付货款”。红字更正法1、记账凭证中账户有错误(板书)红字金额填写冲账凭证。红字金额登记入账。蓝字金额填写正确凭证。蓝字金额登记入账。例1:某企业以现金20元购入办公用品,记帐凭证及帐簿记录如下:2、记账凭证中,金额多记。(板书1.先用红字金额填写冲账凭证。2.再用红字金

6、额登记入账。补充登记法记账凭证中,账户无错误,仅金额少记。(板书)补填。(板书)补填记账凭证(讲述/展示)补记。(板书)补充登记入账案例见教材P210课堂练习基本题/提高题[见讲义/课件]D、归纳总结(3分钟)适用的错账类型更正的方法与步骤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按照课件显示的“对照表”从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操作要领等方面口头比较各种方法,再利用课件显示出完整内容,并与学生一起领悟出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严谨务实,以此作出总结。E:布置作业(1分钟)1、整理笔记2、[基础会计习题集]练习题四布置作业练习错账的更正。同时,再一次启发学生思考

7、:会计凭证可以独立地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而账簿可以分类地反映某一类经济业务,那么,通过什么可以综合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呢?从而引出下次课的教学内容。F:教学后记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按照课件显示的“对照表”从各种方法的适应范围和操作要领等方面口头比较各种方法,再利用课件显示出完整内容,并与学生一起领悟出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严谨务实,以此作出总结。在结构上形成了由“理性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通过教师“讲——看——练——评”的形式分解了难点,突出了重点。本节课效果显著,教学目标达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