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传统文献-学术史——论楚辞研究与楚文化

出土文献-传统文献-学术史——论楚辞研究与楚文化

ID:9499417

大小:79.5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8-05-01

出土文献-传统文献-学术史——论楚辞研究与楚文化_第1页
出土文献-传统文献-学术史——论楚辞研究与楚文化_第2页
出土文献-传统文献-学术史——论楚辞研究与楚文化_第3页
出土文献-传统文献-学术史——论楚辞研究与楚文化_第4页
出土文献-传统文献-学术史——论楚辞研究与楚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出土文献-传统文献-学术史——论楚辞研究与楚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出土文献?传统文献?学术史——论楚辞研究与楚文化【内容提要】屈原特殊的身份、个性、遭遇、追求,决定了“楚辞”的政治学意义与丰富、生动的古史信息。两千年楚辞研究史昭示我们,以考古新发现、以出土文献研究楚辞,是“楚辞学”学科建设与深化的必然途径,不同学科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作了探讨与尝试。楚文化的研究正处在动态发展之中,逐步明晰了出土文物与传统文献的关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关系。在楚文化与楚辞两个密切相关、又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应该强调楚文化与楚辞的双向互证。一中国考古学的史学特征:楚辞是上古史

2、研究的重要文献20世纪20年代李济主持的考古发掘,为中国现代考古学迈出了第一步;王国维的“古史新证”,则奠定理论基础。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周刊》发表《最近二三十年中国新发现之学问》,指出四大发现:第一,1898—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古代,特别是商代的看法,使“东周以上无史”观不攻自破;第二,西域木简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汉晋历史的根本认识;第三,敦煌文书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经书和唐史的许多认识;第四,清代内阁大库三千多麻袋档案被罗振玉抢救,使人们对明清史研究的许多问题有了新的

3、认识。同时,王国维又以四大发现为例证,在《古史新证》第一章《总论》中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勾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①。我们还可以通过商代先公先王的考证,尤其是王亥、王恒、上甲微的考证——这一典型的常常为后人称道的“案例”作些分析。第一,在王国维之前,清代学者

4、(主要是楚辞学者)已经作过理论研究,提出了比较准确的结论。《楚辞?天问》“该秉季德,厥父是臧。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四句之释,是一个历史疑案。清代徐文靖《竹书纪年统笺》、《管城硕记》指出,“该”,为冥子垓,是即该也②。刘梦鹏据《左传》、《竹书》、《山经》指出“该”即殷先公之“王亥”,“有扈”为“有易”之讹,“弊于有扈,牧夫牛羊”即王亥败于有易,有易“困辱之,使为牧竖”③。第二,一百多年后,王国维据甲骨卜辞进一步证成其说,断定卜辞中的王亥,亦即《山海经》之王亥、《竹书纪年》之殷侯子亥。王国维《殷

5、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云:季亦殷之先公,即冥是也。楚辞《天问》曰:“该秉季德,厥父是臧”,又曰:“恒秉季德”,则该与恒皆季之子,该即王亥,恒即王恒,皆见于卜辞。则卜辞之季,亦当是王亥之父冥也④。余读《山海经》、《竹书纪年》,乃知王亥为殷之先公,并与《世本?作篇》之胲,《帝系篇》之核,《楚辞?天问》之该,《吕氏春秋》之王冰,《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之振,《汉书?古今人表》之垓,实系一人⑤。王国维又说:恒之一人,并为诸书所未载。卜辞之王恒与王亥,同以王称,其时代自当相接,而《天问》之该与恒,适

6、与之相当。前后所陈,又皆商家故事,则中间十二韵自当述王亥王恒上甲微三世之事,然则王亥与上甲微之间,又当有王恒一世。以《世本》、《史记》所未载,《山经》、《竹书》所不详,而今于卜辞得之;《天问》之辞,千古不能通其解者,而今由卜辞通之,此治史学与文学所当同声称快也⑥。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指出,“商代的王位是‘兄终弟及',这是在历史上有明文的”⑦。卜辞和楚辞所记殷先公,有亥、恒兄弟相继为王的事实,正是这一制度的反映。而《殷本纪》省去了恒,由亥的儿子上甲微直接继承王位,这正是周代父子嫡长继承制的反

7、映。第三,王国维的结论还不完备,楚辞学者张崇琛复据《楚辞?天问》圆通其说,恢复历史原貌。张崇琛《〈天问〉中所见之殷先王事迹》指出,《世本》、《史记》既漏载恒一世,则不得不以微为亥子;王国维将恒补入,却又不知微即恒子。于是,张氏依据《天问》并结合甲骨卜辞及先秦有关典籍,将历来鲜为人知的殷代先王恒的事迹作了较为系统的勾勒,并考定上甲微为恒之子,而非传统所说的亥之子,可补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一文之不足⑧。第四,关于殷代先公亥、恒、上甲微的系列考证,最有力的资料是卜辞与楚辞。所以,王国维进而

8、推论,“由此观之,则《史记》所述商一代世系,以卜辞证之,虽不免小有舛驳,而大致不误,可知《史记》所据之《世本》全是实录。而由殷周世系之确实,因之推想夏后氏世系之确实,此又当然之事也。又虽谬悠缘饰之书如《山海经》、《楚辞?天问》,成于后世之书如《晏子春秋》、《墨子》、《吕氏春秋》,晚出之书如《竹书纪年》,其所言古事亦有一部分之确实性,然则经典所记上古之事,今日虽有未得二重证明者,固未可以完全抹杀也”⑨。这一典型“案例”说明,中国考古学的民族特征,决定了楚辞在考古学、古史学研究中的特殊地位;而楚辞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