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

地震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

ID:9509636

大小:6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1

地震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_第1页
地震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_第2页
地震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_第3页
地震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_第4页
地震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震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地震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地震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应急管理工作总体部署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损失,促进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特编制《AA市XX区破坏性地震应急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  一、破坏性地震应急体系建设现状  我区地处南北地震带北段,鄂尔多斯块体西南缘,六盘山地震带中部,境内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历史上曾遭受过邻区大震的波及和影响。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波及我区,造成5万多人死亡。随着华亭矿区煤炭开采累积量的增加,2

2、013年10月以来,华亭-崇信-XX一带大约40×45km²的范围内(35.0º~35.5ºN,106.5º~107.1ºE)小震丛集,至今年8月,共发生地震1115次,其中ML≥2.0级以上地震537次,ML≥3.0级以上地震43次。全区震情形势较为严峻。“十五”期间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特点:  (一)强化震情监测跟踪,不断提高监测预报工作水平。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夯实基础,健全制度,在全区形成了以专业台站为骨干,以群测群防为补充的地震监测预报预警体系,较好地发挥了监测预报预警的作用。一是加强“三网一员”建设。针

3、对不断变化的震情,培训观测人员,强化检查和考核,靠实工作职责,落实重点宏观点月报告制度和重大宏观异常信息及时报送制度,在全区形成了全方位观测的态势,努力捕捉震前信息。二是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对电磁波监测台站定时、定人、定点连续观测,确保了观测资料的准确可靠,为震情会商提供了依据。三是坚持震情趋势会商制度,及时分析处理观测资料。强化震情应急值班和震情跟踪工作,发挥观测台站和震情灾情速报员的作用,加强与毗邻地区信息沟通,密切注视和判定震情趋势,为社会稳定提供了有效服务。  (二)加强地震应急管理,提升应对突发地震事件的处置能力。立足于防大震、救大灾,扎实做了应急

4、准备工作,不断提升应急救援工作水平。一是以提高各级政府对地震灾害应急管理能力为目标,建立健全政府的统一指挥,部门协调,军民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机制。二是修订完善了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初步建立健全政府预案、部门预案、行业预案、企业预案四个层面的预案体系。三是组建成立了新民路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开展社区和学校地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处置突发地震灾害的能力。四是根据工作需要,完善了区、乡、村三级地震灾情速报网络,建立快速、高效、准确的震情灾情速报网络体系,确保震情灾情信息及时上报。五是建立了全区地震应急

5、基础数据库,实现地震应急数据动态化管理。  (三)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增强了社会公众防震减灾素质。按照“主动、科学、慎重、有效”的宣传方针,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多形式开展了宣传活动,社会公众地震科普和法律法规意识逐步增强。一是扎实开展防震减灾进学校、进社区、进村镇宣传活动,宣传普及科学避震常识和自救互救知识,推广了农村民居防震抗震技术。二是在全区中小学建立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科普示范基地,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计划,向广大师生讲解了个人安全避震常识。三是借助防震减灾重要纪念日和科技周活动,在城市中心广场、居民社区和乡镇集市,通过悬挂横幅、展出展板、发放宣传资料

6、、开展咨询服务等活动。  (四)依法加强抗震设防监管,逐步增强城乡综合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突出重点,强化行政执法,逐步提高全区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一是加强抗震设防行政执法力度,培训执法人员,规范地震行业执法行为,突出抓了重点项目地震安评执法和一般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并把执法工作向乡镇公用设施作了渗透。二是针对农村抗震设防现状,根据国家和省上实施地震安全农居工程的有关精神,结合新农村小康住宅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小城镇开发等项目的实施,在各乡镇推进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建设,加强了乡镇公用设施和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  虽然我们在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上作了一些工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7、和不足。一是监测预报基础十分薄弱。现有监测台没有形成覆盖全区的监测预报预警体系。二是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速报资料缺乏基础设备,没有形成完整的地震应急处置体系。三是支持应急救援体系的硬件平台还没有建成,设备、仪器等基础设施没有落实,无法达到地震应急救援快速反应的要求。四是地震应急基础工作不够扎实,缺乏区域地质地层构造研究和地震小区划工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会直接影响我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鉴于我区所处的地震环境和面临的地震形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