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学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建议

本草学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建议

ID:9512020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2

本草学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建议_第1页
本草学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建议_第2页
本草学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建议_第3页
本草学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建议_第4页
本草学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草学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本草学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建议【关键词】本草学 研究现状 发展建议  本草学的研究工作一直得到政府和医家的重视,历史上出现了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本草文献著作,如唐代《新修本草》、宋代《证类本草》、明代《本草纲目》等,当代有融古今本草知识一体的大型本草巨著——《中华本草》。这些本草学的全面研究和总结工作大大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目前本草学的研究有方兴未艾之势,既有对本草学内涵的研究,更有对本草内容的具体分析、考证、归纳等。然而,本草学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必须根据目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和中医药发

2、展的需要,制定新的研究目标。兹将本草学的研究现状及笔者对本草学未来发展要求的看法分述如下。  1本草学研究现状  1.1对本草学内涵的研究  “本草”一词的及含义历来有不同理解,因此关于本草学的内涵和研究范围在认识上一直也存在歧义。有认为本草学与中药学的研究范围基本相同,将本草学和中药学在概念上同等对待;也有认为,本草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代药学文献[1];还有学者认为,本草学的内涵主要指药物品种考证[2]。 本草学的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加上现代医药工对本草研究的重视,本草学的内涵日趋丰富。1999年国家中

3、医药管理局组织编纂的《中华本草》将本草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本草发展史及本草文献研究;②中药分类及品种演变和考证:③中药药性理论和临床应用;④中药的资源、栽种(养殖)、采集和贮藏;⑤中药炮制、加工和制药;⑥中药材鉴定及药学成分、药理作用等[3]。  总之,本草学的内涵相当广泛,既有对本草文献著作本身的研究,也有对本草文献中有关药学发展历史、药材品种、药性理论和功效应用等内容的研究,更有现代中药学知识的融入,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生药鉴定等研究成果的总结,这是与古代本草学内容的不同之处。因此,如果仅论

4、述本草学中某个药学方面的内容者,在使用“本草”一词的同时,建议加上具体所指的内容;如研究药学文献者,使用“本草文献”一词;研究品种考证者,使用“本草考证”一词;如仅研究中药者,使用“中药”一词即可,因为中药只是本草学研究的一个方面。  1.2对本草文献的整理研究  本草学首先以研究本草文献为基础,因此,本草文献研究是本草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历来受到重视。近年来有大量的关于对古代本草文献研究的报道,如对《新修本草》、《本草蒙筌》、《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本草汇言》、《本草述》、《本草备要》等著作的学

5、术成就、特色、历史地位、版本、佚文及编者情况等研究,使人们对这些本草文献有了进一步了解,特别是对其中的学术成就、药学知识、用药特点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另外,本草著作的整理研究工作一直也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近年来出版了《历代本草精华丛书》、《中国本草全书》、《本草品汇精要》、《本草汇言》等著作。  1.3对本草学的系统研究  自《神农本草经》问世以后,历代均有对本草学内容的系统整理和研究工作,从唐代开始,由于政府对本草整理工作的重视,本草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唐代的《新修本草》以后,宋代的《证类本

6、草》、明代的《本草品汇精要》和《本草纲目》等均反映了当时对本草学的全面认识情况。  《中华本草》对本草学的研究涉及到本草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本草文献整理、中药资源普查、中药名称的考证、中药名称的规范、中药性效的归纳与分析、中药成分与药用作用总结等工作,做到了本草学古今知识融会贯通、纲目分明、系统全面,体现了现代本草学的研究水平和特色。  1.4本草学药物知识的研究  药物品种、药性理论、功效与应用、鉴定、炮制等是本草学的主要内容,这些知识的挖掘、考订和整理工作对于中医药临床和科研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近年

7、来有大量的研究论文发表,如关于本草文献中的药物品种考证方面,对天花粉、青蒿、由跋、蔓荆子、拳参、龙胆草、通草、徐长卿等数百种中药的品种演变情况进行了考证和古今应用品种比较。在本草考证研究中,近年来十分重视少数民族药物的品种调查和考证,如有关于蒙药旺拉嘎、邦孜道,藏药色珠、波棱瓜子,维吾尔药尤太石,纳西族常用药滇黄芩等品种的考证。民族药的考证对正确认识民族药物资源和品种、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民族药物具有积极的作用。 存在于本草文献中的传统药物炮制方法对于当今中药的炮制研究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有关于半

8、夏、蒲黄、地黄、葶苈子、白芍、百合、白芍、栀子、黄芩、牛蒡子、远志等报道近百篇,同时还有关于不同炮制方法对临床疗效影响的研究论文发表[4-5]。中药药性理论和功效主治挖掘整理对临床用药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目前有许多临床和科研专家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6-12]。 本草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从医籍文献和医家临床经验中总结对中药功效和应用的认识,如《本草纲目》在收集前人本草文献精华的同时,总结了明以前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