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辛亥革命前后西南地区地域政治结构

分析辛亥革命前后西南地区地域政治结构

ID:9522328

大小:60.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5-02

分析辛亥革命前后西南地区地域政治结构_第1页
分析辛亥革命前后西南地区地域政治结构_第2页
分析辛亥革命前后西南地区地域政治结构_第3页
分析辛亥革命前后西南地区地域政治结构_第4页
分析辛亥革命前后西南地区地域政治结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分析辛亥革命前后西南地区地域政治结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分析辛亥革命前后西南地区地域政治结构辛亥革命前后西南地区地域政治结构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辛亥革命前后西南地区地域政治结构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政治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南,则成为通往西南的主要路线。联系滇、黔、桂、粤四省的东西向交通线也得到了发展,“传统的自北向南开发西南的模式,从此改为自东向西开发西南的新模式”〔2〕。  具体言之,宋元以后贯穿西南各省的驿道大有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的滇黔、川黔、湘黔、桂黔4条主要干线:横贯东西的滇黔线,自昆明经贵州盘县、安顺到达贵关键词:辛亥革命;西南地区;地域政治;护法运动;保路运动;西南协会  摘要:辛亥革命前后,西南

2、贯通“三沿”辛亥革命前后西南地区地域政治结构由优秀站.zbjy.提供,助您写好论文.(沿江、沿边、沿海)地带的省际交通格局,使得西南诸省的区域联系更为紧密。在边疆危机的大背景下,这一交通格局体现出更为丰富的政治内涵,并促成了“内联外拓”的地域政治结构:西南外围四省(川、鄂、湘、粤)构成一个西北—东南走向的“西南弧”,环抱滇、黔、桂内部三省,并成为其外卫屏藩和前出通道。在保路运动等近代一系列政治运动中,上述七省更形成了声气相通的地域政治联动态势。由七省人士发起并成立于1913年的西南协会,正是这一地域政治结构的重要体现。  1009-4474(2012)05-0129-06  辛亥革命前后是

3、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不仅时人的“西南”区域观与今天不同,其时的西南地域政治结构也与今天有较大差异。西南诸省的政治空间秩序则是影响时人“西南”区域观的重要驱动因素。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非常少见,笔者曾于它文有所涉及,但并不深入〔1〕。本文将从宏观角度探讨辛亥革命前后的西南省际交通格局、地缘关系、地域政治结构等内容,初步呈现其时西南地域政治格局的大致面貌。  本文不打算对“西南”的范围先行界定,这是由于辛亥革命前后是“西南”区域重构的过渡阶段,国人对“西南”区域的认识并不明确。因此,笔者将围绕涉及的地域展开讨论,滇、黔、川、桂、湘、粤、鄂等省都与本文探讨的主题有密切关系。所谓“地域政治结

4、构”,是指区域之间由于地理区位、地理特征、交通布局、经济联系、行政区划、战略导向等因素而形成的政治地理结构。反过来,地域政治结构也会对地域政治动向、区域认同、区划实践等产生重要影响。这里涉及到的关键概念是“地域政治”。近年来,历史地理学界频繁借用“地缘政治”这一概念展开中国史研究,且有渐成研究范式之势①。但笔者认为这种提法欠妥。“地缘政治”概念一般适用于以国家为空间尺度,进而研究洲际大区乃至全球性国际政治的研究范畴②。这反映了“地缘政治”概念自产生以来的传承脉络和学科属性。与西方相比,我国疆域的形成历程和历代王朝行政管理模式自成脉络,具有特殊性,倘若直接套用“地缘政治”概念研究不同历史时期

5、我国疆域内部的政治理由,极容易混淆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从而将分裂时期的割据政权或诸侯国之间的关系解释为国际关系。因此,笔者采用了“地域政治”这一较为中性的学术概念。  一、贯通“三沿”地带的西南省际交通格局宋元以后,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交通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以往传统的由云南经巴蜀而至中原的南北交通线不再是联系西南的主通道,而上溯长江和长江南侧支流进入西南,则成为通往西南的主要路线。联系滇、黔、桂、粤四省的东西向交通线也得到了发展,“传统的自北向南开发西南的模式,从此改为自东向西开发西南的新模式”〔2〕。  具体言之,宋元以后贯穿西南各省的驿道大有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的滇黔、川黔、

6、湘黔、桂黔4条主要干线:横贯东西的滇黔线,自昆明经贵州盘县、安顺到达贵阳;湘黔线则以贵阳为起点,经龙里、福泉、凯里、黄平、镇远、玉屏,东出湖南,再经新晃、芷江、洪江、邵阳以抵长沙;川黔线由重庆出发,经綦江至贵州桐梓、遵义、息烽以达贵阳;黔桂线由贵阳起,东折贵定、福泉,然后南折都匀,经独山、荔波入广西境,抵达宜山、柳州等地。滇黔、湘黔线是西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原地区联系的东西向主要干道,川黔、桂黔线则构成了贯通长江、珠江流域的南北干道,由此西南地区初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连接滇、川、湘、桂、黔五省的十字型交通格局〔3〕。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3卷第5期  张轲风辛亥革命前后

7、西南地区地域政治结构探析此外,上溯西江而抵滇、黔的邕州道则是宋元以后进出西南的辅助线。邕州道是南宋王朝为了向大理政权买马而开通的,它以广西横山寨(今广西田东)为中枢,由自杞道(中线)、罗殿国道(北线)、特磨道(南线)三线构成,经贵州兴义等地西抵昆明、大理,东达广州、钦州、安南等地,形成重要的滇、黔出海通道〔4〕,是一条贯通滇、黔、桂、粤四省的东西向交通道路。近代以来,海洋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美国学者葛德石指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