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卷71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71

ID:9536263

大小:4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03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71_第1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71_第2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71_第3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71_第4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7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7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考语文模拟试卷71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嬗(shàn)变解(xiè)数阴霾(mái)屏(bǐn)气凝神B.瑜伽(jiā)轧(zhá)钢勾(gòu)当焚膏继晷(guǐ)C.庇(bì)佑悭(qiān)吝粘(nián)稠自出机杼(shū)D.脊(jǐ)椎殷(yīn)红扁(piān)舟翘(qiáo)首以待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松弛吊书袋陈词烂调失之东隅,收之桑榆B.阵角黄梁梦精兵简政人为刀俎,我为鱼肉C.厮打棉里针殒身不恤一言既出,四马难追D.修葺破天荒夜阑人静明修栈道,暗渡陈仓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2、日前,有关部门出台《“两基”攻坚实施计划(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提出用4年时间全面完成“两基”目标。B.周老师经常利用节假日家访,了解孩子住在哪个房间?做作业坐在什么地方?光线好不好?晚上什么时候睡觉?一日三餐吃些什么?C.当风儿悄悄吹过,当雨点静静洒落,当鸟鸣悠悠飘来……现代的都市人,我们是否应敞开心灵,凝神静听?D.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把科技领域里的人才喻为三类:指兔子的人,打兔子的人,捡兔子的人,他自认为是第二种人。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全书收集了汪曾祺从1941年的第一篇小说到临终前的几乎全部作品,这对众多的“汪迷”来说,真可以

3、大快朵颐了。B、苏轼《和子由渑池怀归》诗的前四句说明了一个哲理。苏轼早年的经历、理想、抱负有如雪泥鸿爪,如今回忆起来令人感慨万千。C、面对王进华同学一家的不幸遭遇,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五十,我一百,二一添作五,不一会儿功夫,捐了三千多元钱。D、信息网络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新的思想文化阵地,各种思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网上传播。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国家有关部委近期确定七种涉农收费行为属违法行为,并把它们列为下半年整顿的重点对象。B.当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雅典奥运会连夺金牌的消息通过电视、广播和互联网迅速传到世界各个角落,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之中。C.最近,总

4、公司又开展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活动,要在这个活动中健全与完善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D.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讨论并决定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6.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1)凭窗远眺,但见近处古木参天,绿阴蔽日;远处岗峦起伏,白云出没。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变成了一片云海;。(2)此时此刻,几百个彩池把融化的冰雪一汪汪地平摊在蓝天之下,,前后呼应着,左右联合着,组成一曲盛大辉煌的交响!①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变成许多楼台②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变成许多楼台③上下关照着,交相辉映着④交相辉

5、映着,上下关照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12分,每小题3分)基因密码与生命预测  在人体生命科学探索的历史中,没有比“基因”二字更具有震撼力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基因一直采取拒绝承认的态度。直到70年代,经过科学家的努力,“基因”二字才被写进了科教书。现在基因已经被世界各国接受,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人类自然科学史上的三大计划。  为什么人对“基因”二字如此敏感,如此谨慎?除了其它原因之外,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染上“迷信”之嫌。在传统的观念里,生命不可预测。我们回想一下古代的相学和命理学就不难发现,相学和命理学是通过人的手纹、相貌及生辰八

6、字来破译生命的奥秘和隐私。但由于手段落后,水平低劣,加之其它原因,很难给出准确的表述。而基因的发现,是现代科学第一次向人类宣告了生命预测的可能性。据说用不了多久,如果法律允许,每个人都可以拿到一张自己的基因组图,这张图记录着一个生命的奥秘和隐私。假如是一个孩子,凭借这张图就可以知道这个孩子将来是什么性格,是不是色盲,会长多高,会不会秃顶,是胖是瘦,什么时候会患什么病,什么时候死亡,也就是说,基本可以知道这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基因是表现其遗传性状的物质基础。如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因差异所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决定一个物种之所以是这个物种,是由它的遗传信息决定的。一

7、个人会自杀,是因为他生命体内有自杀基因。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精神健康学家乔纳森·堤文博士和戴维·纳特教授找到了一种自杀的基因。并认为它能导致某些人发生自杀的行为。目前,科学家还不能定量测算出有“自杀基因”者就存在自杀的必然性。有“自杀基因”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自杀,但自杀者一定带有“自杀基因”。一个人是否长寿,也和基因有极大关系。法国科学家就发现了长寿基因。他们研究了三万名长寿人,发现不少研究对象体内均带有两种基因的特定变体。这两种基因能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