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渗透情感教育

如何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渗透情感教育

ID:9539080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上传者:U-991
如何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渗透情感教育_第1页
如何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渗透情感教育_第2页
如何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渗透情感教育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渗透情感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如何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渗透情感教育如何在初中语文学科中渗透情感教育  语文新课标中强调: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而现代中学生是活跃、富有朝气的社会力量,他们对人生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将直接决定其未来几十年主导的价值取向。在当前社会多元、多样、多变的情况下,如何逐步改变他们重个人利益,只愿享受,不知付出等品性,从而增强他们主人翁责任感,注重集体、国家的利益,重亲情、知感恩、懂回报等情感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既要学文,更要做人,达到授文传道的目的,下面,我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渗透情感教育的。  一、注重点滴积累,渗透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我注重抓住字词句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情感教育。如列举以众字为首的成语,明白其意,还可以造句、写短语、编故事等。引导学生分析其字形,众是许多人的意思,和寡相对。众志成城:大家同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的牢固,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得到成功;众擎易举:许多人一齐用力,就会容易把东西托起,比喻大家同心合力,就容易把事情做成功还有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十分孤立;众矢之的等。这些都说明了团结就是力量本文由.L.收集整理,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从中懂得做人要个人服从集体,不能有个人主义,集体生活中不能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应多想想他人,人人为我,我更要为人人。再如学习诗词,如李白《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说明人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持之以恒,定能成功。还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话说明新事物是终究要代替旧事物的,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人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适应社会,最终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发挥多媒体优势,增强情感教育   俗语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当学生感受到纯洁、善良、真实的形象时,心中便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悦和兴奋,这将有助于他们道德的完善、情趣的陶冶及对人生真谛的领悟。电教手段以它独特的优美画面,悦耳的音乐,激发学生继续探究作品内在美及主动学习的精神,达到授文传道的目的。如在学习《散步》一文时,我拍摄了一家四口人在旭日中相互搀扶,在田间小路上缓步而行等情景。画面惬意温馨,再配上动听的音乐,伴以有感情的诵读,让学生沉浸在环境美、生活美、亲情美之中,感受到中华几千年孝为天下先,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及父母的责任重大、艰辛等,让同学们感同身受,意识到自己也同样被爱包围着,自己不应只知恣意享受、任意索取,也应多体谅、关心父母,帮他们多分担些。我还播放了一些纪实片,如面对汶川地震,甘肃洪水等地质、自然灾害,人们的爱心捐助等感人的场景,进一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良好品质。  三、理解文章内涵,感受人生真谛  课本中有许多文质精美,思想性很强的佳作,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被陆游赞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诸葛亮的《出师表》,我让学生反复诵读,领悟诸葛亮的耿耿忠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拳拳爱国心,北伐前的洞察秋毫,缜密的前瞻后嘱的谆谆教导,可谓循循善诱,字字珠玑,语重心长,不禁让人唏嘘动容。再联系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大智,空城抚琴的大勇,六出祁山、深入不毛的辛苦劳顿,七擒孟获的仁爱之心等,诸葛亮这一代名相的人性光辉,让学生们深有触动,更让学生们动容。做人要讲究诚信,要有仁爱之心等,无形中增强了对学生们的情感教育,使他们明白做人应该表里如一,讲究诚信,知恩图报;对国家更要赤胆忠诚,耿耿忠心,始终不渝。  四、加强写作训练,培养良好品质  写作训练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通过观察生活,发掘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感受其乐融融的亲情,亲密无间的友情如一位学生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到:无意间发现妈妈在递剪子时,总是把剪柄一端递给我,而自己则拿剪尖的那端,顿悟:原来母亲是怕剪尖伤了我呀母爱无处不在,如润物无声的细雨滋润我的心田,更像涓涓的细流贯穿我生命的始终。母亲,您是我最好的老师,你让我学会了知恩,更让我学会了爱人,谢谢你,母亲!更谢谢天下所有的母亲,谢谢那些爱别人的人!通过学生的作文,让我感觉到学生长大了,知道感恩,学会关心人了,集体观念也加强了,爱国情感也增强了。  五、注重社会实践,培养公民意识   情感意识化作行动,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也是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结合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及其他一些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公民意识,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责任感。如我们开展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踊跃参加,献言献策,想出了许多保护环境的举措。有的同学设置了废电池回收箱废纸回收箱,有的制作了保护环境的小报、宣传画、宣传标语,有的还走出户外,捡拾白色垃圾等。根据学生开展活动情况及取得的成效,我及时进行了总结和鼓励,更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他们积极性更高了,公民意识也更强了。  总之,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把学生潜在的感性和理性的能力都挖掘出来,发挥出来了,把情感教育渗透到听、说、读、写、做中,达到了授文传道的目的,更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意识,增强了学生对祖国和民族,对社会和环境,对家庭和邻里,对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并转化为热爱祖国,献身社会,关心他人,保护环境,完善自我的责任行为,收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