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阶段性测试测试试题

高二语文下册阶段性测试测试试题

ID:9551530

大小:123.51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2

高二语文下册阶段性测试测试试题_第1页
高二语文下册阶段性测试测试试题_第2页
高二语文下册阶段性测试测试试题_第3页
高二语文下册阶段性测试测试试题_第4页
高二语文下册阶段性测试测试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册阶段性测试测试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客观试题)和第Ⅱ卷(主观试题)两部分。第Ⅰ卷26分,第Ⅱ卷94分,考试时间:1。客观试题答在答题卡上,主观试题分别答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作文纸分别交上来。第Ⅰ卷(选择题26分)一、(14分,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捡拾/拾级而上  隆重/安土重迁   稽首/滑稽可笑 B.脉搏/一脉相承  咀嚼/咬文嚼字   湖泊/梁山水泊 C.拜谒/殚精竭虑  纾难/别出机杼   募捐/蓦然回首 D.信笺/浅尝辄止  虎踞/前倨后恭   辱没/繁文缛节2.下列

2、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部署撒手锏两全其美伶牙俐齿B.蔓延满堂彩胸无城府直截了当C.安详拌脚石英雄辈出诩诩如生D.匮乏辩证法出其不意经典著作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古典诗词的,教育部语用司决定大学生和社会力量为经典诗词谱曲,实现古典诗词与时尚流行元素的,达到推广中华文化经典的目的。A.传播调动接合从而B.传播发动结合从而C.传承调动结合因而D.传承发动接合因而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商业公司一般只让自己的业务员开拓市场,而不让其控制客户,以防备他们另起炉灶。B.因为被双规官员的情况仅在小范围内公布且语焉不

3、详,民众的猜疑也就四处流传发酵。C.在企业间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形下,没有什么联盟颠扑不破,所谓的价格联盟也不例外。D.虽来自非洲小国,可作为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能在霸权面前保持尊严,从不低三下四。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据报道,黑龙江新兴煤矿发生“11·21”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是由于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不认真、不彻底造成的。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C.在以低碳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新一轮国家竞争力角逐中,谁领先一步,谁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并成为国际市场最大赢家。D.交通部发布

4、了《驾驶员素质教育大纲》,督促驾驶员牢记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和提前预防,以保证平安出行。6.下列各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 ①“默契”的形成与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②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 ③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⑤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⑥又由于制作和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  A.⑤②①④⑥③B.⑤④①③②⑥C.③⑤①④②⑥D.③⑤②①

5、④⑥7.《红楼梦》中薛宝钗说:“一个香菱没闹清,偏又添了你这么个话口袋子,满嘴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放着两个现成的诗家不知道,提那些死人做什么?”下列对其中划线部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工部,杜甫,唐代诗人,曾为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风格“沉郁顿挫”。B.韦苏州,韦应物,唐代诗人,曾为苏州刺史,故也称韦苏州。其诗风格闲淡简雅。C.温八叉,温庭筠,晚唐词人,“八叉手成八韵,名‘温八叉’”。其词风格浮艳靡丽。D.李义山,李清照,南宋词人,其作品往往主题凄切,文辞难懂。其词风格隐晦含蓄。二、(6分,每题2分

6、)阅读下列文字,完成8~10题和谐的文化传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生机和活力,要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文化上的传统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渊源,其实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谐;“合”指结合、融合、合作。“和合”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早在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对“和合”思想进行了论述。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这里的“和”,一意即“适合”,但亦可做“和谐”解。在孔子的思

7、想体系里,“礼”与“和”,是互相作用的。“礼”的作用,是“和”,而“和”也是维系“礼”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孟子也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要办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荀子的思想也是如此。他说:“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可见,“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互为表里的。“礼”指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而“和”更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