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发展

建国以来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发展

ID:9557086

大小:5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02

建国以来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发展_第1页
建国以来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发展_第2页
建国以来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发展_第3页
建国以来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发展_第4页
建国以来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国以来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建国以来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发展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努力方向。在此过程中,国家、地方和学校都需要重新审视各自的地位和任务,调整自己的角色,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课程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要充分体现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又需要认真总结以往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梳理1949年以来我国课程管理体制的发展进程,无疑对构建合理而有效的课程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的初步建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施政方针。《共同纲领》第五章“文化

2、教育政策”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变化,使改造旧的教育制度,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思想对教育的影响,创办为人民服务的新型教育制度,成为建国以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接管和改造旧学校可以说是当时教育变革最为复杂和棘手的问题。旧中国的公立学校由于国民党政权的崩溃,实际上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旧中国的私立学校中,接受外国津贴的学校占的比重较大;在农村,还普遍存在私塾。对于这些情况各异的学校,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稳妥的政策,在宣传解放区教育政策的同时,保留了大部分教职员工,并迅速恢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另外,老解放区的教育经验是

3、马列主义和中国教育相结合的最初阶段的产物,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这样一来,在解放后的头一年里,缺乏全国统一的课程计划,无论是老区的学校还是新区的学校,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大都沿用了以前的课程,情况非常复杂和混乱。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步骤、有计划地建立起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实行中央统筹规划,建立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有其客观必要性。颁布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1949年12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确定的全国教育工作总方针中,就包括了改革旧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内容,这标志着新中国拉开了教学计划改革的序幕。1950年7,月,为推行五年一贯制,教育

4、部制订了《小学课程暂行标准(草案)》,主要包括语文、算术、历史、地理、自然、音乐、图画、体育等8科:1050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发了《中学暂行教学汁划(草案)》,取消党义、公民和军事训练课程,设置政治、语文等14门必修课;规定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总教学时数为7200学时。作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份教学计划,它在许多方面都不够完善,不过对我国学校课程体系的确立起到了奠基作用。1952年3月18日,教育部制订了《中学教学计划(草案)》,除了对中学教学总时数作了较大幅度的削减外,还对原来的政治课进行了调整。同时期,教育部颁发了《“四二”旧制小学暂行教学计划》,主要解决一些“四二制”小学向五年一贯制过

5、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月,教育部颁布了建国以来第一份五年一贯制小学的《小学教学计划》,设置了语文、算术等8门课程,于当年11月以指示形式通令全国执行。1953年9月,教育部颁发《试行小学(四二制)教学计划(草案)》,以解决实行五年一贯制后出现的师资短缺、教材准备不足等问题。1955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小学(四二制)教学计划(草案)》,除了增设手工劳动课外,还对许多学科的教学时数做了较大的调整。这样,从1953年一1957年的五年间,国家先后颁布了五个小学教学计划,三个中学教学计划,用以规范全国中小学的教学。这一时期,教学计划(尤其是小学)颁布非常频繁,但它们对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6、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陆续颁布各科教学大纲。1952年7月,教育部首先参照前苏联小学算术教学大纲改编新的算术教学大纲,并于12月颁布《小学算术教学大纲(草案)》和《小学珠算教学大纲(草案)》,这使全国小学算术教学有了统一的教学依据和教学要求。1953年3月,教育部颁发并试行《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草案)》、《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草案)》等四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规定了各学科的基本任务和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1956年,国家颁布了建国后第一套比较齐全的各科教学大纲,共15种。虽然这些教学大纲以前苏联中小学教学大纲为蓝本,没有很好地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但在规范中小学教学的同时,

7、也使国家更有力地控制了中小学的教学活动。确立中小学教材统一供应的方针。早在1949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就在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上指出,教科书由于事关国计民生必须由国家发行,这是新中国关于教科书统一供应的最早声音。1950年7月,教育部、出版总署联合发出《一九五()年秋季中小学教科书用表》,以解决各地中小学教科书版本不一、供应混乱等问题。从此,中小学春秋两季教科书用表,每年三月、九月分别下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