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现代性思想及其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

明清现代性思想及其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

ID:9561345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3

明清现代性思想及其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_第1页
明清现代性思想及其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_第2页
明清现代性思想及其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_第3页
明清现代性思想及其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明清现代性思想及其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明清现代性思想及其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明清现代性思想及其对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影响关于中国本土现代性的发生问题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明清两朝成为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化的集中时期,这种变化是指中国本土现代性在文化、经济等方面已经较为明显地表露出来。从文化角度来看,思想与文学是两个重要的考察领域。  就思想而言,中国本土现代性思想是在反封建王权统治过程中形成的,这一点并无疑问(类似于西方现代性也正是在反中世纪基督教神权统治中产生一样)。明中后期反封建理学的泰州学派是主要的中坚力量,这一派的学者有王艮、颜钧、何心隐、罗汝芳等,而代表性思想家则是李贽,他的思想主要有两点:一是

2、承认人的自然天性,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肯定欲望的合理性,来反对宋明理学的灭人欲;二是否定孔孟之学,揭露其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动摇了维护封建王权的正统思想[1]。随着这一思路在明后期的展开,再加上明代中后期类似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产生,以及市民社会群体的扩大,形成了一种广泛的、具有全社会性质的(主要体现在中下层人群中)影响,而且这一影响到晚明的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时达到高潮,并对清中期以后的反封建王权思想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2]。清中期的乾嘉朴学既有对晚明思想的继承,又开辟出新的路径,以戴震、章学诚为代表的学者在方法论上取得了突破,他们所提倡的实事求是的实

3、证辨伪方法打破了宋明本文由.L.收集整理理学中占主流的玄想空谈方法,因为在实证的基础上进行辨伪以存义理之真,必然涉及到理性的推理判断,所以乾嘉学派总结出一些类似于西方的形式逻辑的方法(即理性的逻辑演绎)。这种重视实证辨伪的方法与精神对现代中国学术的影响至今可见。所以,明清时期反封建正统的思想,在理论与方法上都显露出中国本土现代性的踪迹[3]。  就文学方面而言,白话文学创作开始步入成熟,其代表性的标志是《金瓶梅》的出现。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章回体小说,体现明中期社会世俗化生活的《金瓶梅》,就是以描写人的自然欲望(以性欲、物欲为集中代表)来反抗禁欲主义的

4、代表性作品。它是当时的反理学思想与市民世俗生活相交汇的结果,就白话程度而言,因其尚未脱离话本的窠臼,所以还显得比较粗俗,口语化痕迹较为明显。随着印刷业的兴起,城市的繁荣,市民社会对描写世俗生活的白话文学作品的大量需求,促进了白话文学的传播与兴盛,并于清中叶最终诞生了《红楼梦》这一成熟的白话文学作品。从白话的角度来看,《红楼梦》的白话语言已无早期白话粗俗、不精致的弊病,而上升到一种精致的纯白话程度,这就为白话最终取代文言并获得正统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而言,胡适与陈独秀所提倡的文学革命正是白话文学继续发展的结果。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胡适先生从两个方面对新文学作出规定

5、就是明证:首先是从形式方面,一曰,不用典。二曰,不用陈套语。三曰,不对仗(文当废骈,诗当废律)。四曰,不避俗字俗语(不嫌以白话作诗词)。五曰,须讲求文法之结构。一、二、四项是讲语用,三、五项是讲语法,这些正是明清时期白话文学语言早已具备的特征。其次是从精神方面:六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七曰,不模仿古人,语语需有个我在。八曰,需言之有物。这三项正击中了文言的弊端。陈独秀先生在《文学革命论》一文中所提倡的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明瞭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也可以在明清白话文学中得到求证[4]。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白话与国语的关系,白话来自方言,在明清时期的白话

6、小说中可见各地之俗语,但白话一旦成为国语就具有了普适性,因此从史实来看京城地区的方言上升为国语,就与政治密切相关。美国学者安德森曾论及到欧洲中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拉丁文的衰落,他说:一言以蔽之,拉丁文的衰亡,其实是一个更大的过程,也就是被古老的神圣语言所整合起来的神圣的共同体逐步分裂、多元化以及领土化的过程的一个例证。[5](P.18)拉丁文的衰落以及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等语言的崛起,与中国明清时期文言的衰落以及白话的崛起何等相似!  在思想与文学领域出现巨变的同时,明清时期又出现了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现象,那就是百科全书的编撰。以往的观点认为,百科全书(如明代《永乐大典》《

7、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农政全书》;清代《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是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标志之一,不错,但这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笔者以为对于百科全书的出现,更应当首先以文化达到繁荣成熟的角度来审视,我们说文化无所不包,难以把握,而百科全书难道不正是文化的一个集中体现吗?不仅如此,百科全书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文化开始真正走向成熟与统一,而文化的成熟与统一正是现代民族观念形成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基础。美国学者安德森提出了现代民族国家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的提法,我们可以就此接着分析下去:这样的想象在何种空间中才能形成?答案只有一个,正是文化提供了这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