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

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

ID:9566509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_第1页
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_第2页
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研究【摘要】目的:观察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面部肌电位及穴位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对50例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作为治疗组,30例传统针刺法作为对照组,并于治疗前及治疗3疗程后进行面部肌电位检测及穴位微循环参数的检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痊愈率为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痊愈率为33.33%。结论:缪刺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病理电位、改善患者局部微循环损伤状态有关。【关键

2、词】缪刺 拔罐疗法 顽固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多由寒冷刺激、细菌、病毒感染引起,此外慢性中耳炎、乳突炎等也可继发本病[1]。顽固性面神经麻痹则指常规疗法治疗2个月以上而没有痊愈的患者[2],由于神经损伤严重,多数留有后遗症。笔者采用缪刺法结合刺络拔罐法,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来自我院针灸门诊,共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传统组3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年龄18-72岁,平均40岁;病程40d-2年。  1.2诊断标准 

3、 参照《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3]拟定。(1)发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于发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2)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两侧)周围性面瘫,可伴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3)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周围性面瘫(如小脑桥脑角病变,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主穴:健侧阳白四透(针向上星、头维、攒竹、丝竹空),颧,颊车,合谷,四白。配穴:双侧风池,地仓,丰隆,三阴交。刺络拔罐:患侧阳白,下

4、关,颧穴,出血5ml左右为度。操作方法:健侧均施以捻转补法,患侧施以捻转泻法,各穴留针30min,针刺每d1次,刺络拔罐隔日1次,14d1疗程。  2.2传统组  主穴:地仓透颊车,翳风,合谷,阳白,太阳。配穴:地仓透水沟,足三里。操作方法:各穴均用补法,酌加灸。各穴均留针30min。  3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参照House-Bra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系统[4]评定。  3.2结果  治疗组50例,痊愈28例(占56.00%),有效17例(占34.00%),无效5例(占10.00%)。传统组30例,

5、痊愈10例(占33.33%),有效8例(占26.67%),无效12例(占40.00%)。  3.3治疗后病理电位(正相、纤颤电位)表现情况  见表1。表1治疗后病理电位(正相、纤颤电位)表现情况比较(略)  3.4治疗前后阳白、地仓、颊车穴微循环血流量(相对值)变化情况  见表2。表2治疗前后阳白、地仓、颊车穴微循环血流量(相对值)变化情况比较(略)  3.5治疗前后阳白、地仓、颊车穴血流速度(相对值)变化情况  见表3。表3治疗前后阳白、地仓、颊车穴血流速度(相对值)变化情况比较(略)   本实验检测了面神经的3个主要分

6、支颞支、颊支、下颌缘支所支配的额肌、上唇方肌、下唇方肌肌电指标。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额肌、上唇方肌、下唇方肌病理电位减少情况较传统组优(P<0.05),表明治疗组能够有效地减少患者患侧面肌病理电位,从而促进患部肌肉功能的恢复。    治疗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患侧阳白、地仓、颊车的血流量,传统刺法对于阳白、地仓、颊车3穴血流量多呈现增高趋势,只有阳白穴在治疗后血流量出现了明显增高。因此,治疗组对于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患侧微循环血流量的改善情况与传统刺法相比明显为优。    治疗组与传统组相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患侧面部微循环血流速

7、度,改善局部供血情况,加快新陈代谢,提高了神经细胞的血氧利用率。  4讨论  缪刺作为一种针刺方法,最早出现于《内经·缪刺论》,是一种左病治右,右病治左缪其处而刺的针刺方法。此法主要用于邪气入络者。对于久治乏效的疾病,由于患侧针刺时间过长,局部神经、肌肉敏感性下降,或使得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导致痉证的发生;或病变部位很难以经脉分布的情况确定邪在何经者,即可采用缪刺的办法进行治疗。《灵枢·终始》曰:“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形肉未脱,少气而脉又躁,躁厥者,必为缪刺之,散气可收,聚气可布。”据此推知缪刺有收摄浮散之正气,开通痞结

8、气机的作用。    顽固性面神经麻痹属正气亏虚,邪气乘虚而入闭塞经气,正邪交争,邪气未能入经而阻于络脉,日久化瘀,形成正虚邪实,气血失和之症。采取“左病刺右,右病刺左”之缪刺法,正是基于本病邪气在络,日久邪聚而正气耗伤的病因病机的考虑。    面神经主干从面神经管穿出茎乳孔,分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