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职校的“问题学生”

如何对待职校的“问题学生”

ID:9586545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如何对待职校的“问题学生”_第1页
如何对待职校的“问题学生”_第2页
如何对待职校的“问题学生”_第3页
资源描述:

《如何对待职校的“问题学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如何对待职校的“问题学生”摘要:职校的“问题学生”给家庭和学校造成了很大的管理麻烦,也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最头痛的教育对象。建立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学校的职责还是以教育人为主。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转化他们的时候,切不可一叶障目、急躁冒进,务必循序渐进。要紧抓他们的特点,分清原因,用最大的耐心加上超乎寻常的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之尽快转化成正常的学生。关键词:职校问题学生转化.L.编辑。所谓“问题学生”通常被定义为:经常迟到、旷课、抽烟、打架、上网、敲诈、谈对象、考试作弊等等而又不听劝阻的学生。这部分学生通常大量课程不及格,严重影响班级的常规考核,给家庭和学校造成

2、了很大的管理麻烦,也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最头痛的教育对象。建立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学校的职责还是以教育人为主,不能动则就开除学生,否则会给社会和家庭造成许多不安定的因素和麻烦。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以超乎寻常的爱心去理解、关心和爱护这些“问题学生”,使之尽快转化成正常的学生。一、“问题学生”成因分析“问题学生”的问题是由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形成的统一体,二者相互联系、互为制约。1.客观因素主要来源于家庭、学校和社会。(1)家庭因素的影响:其一,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导致家庭不和睦,或父母性格不和,造成离异;其二,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使孩子成了留守

3、子女;其三,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终日忙于生意,只管生活不管教育。(2)中学教育的缺陷:目前的教育体制促使了学校过分去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了素质教育,这些“问题学生”由于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大都从小学开始就造成了心理过分自卑,或过分优越,从而在学习方面造成了障碍,影响了成绩,导致了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责难,久而久之心理就变得扭曲,各种坏习惯也就随之而来。进入职校,许多学生并非自愿,而是为了迎合家长,加之,管理模式的变化,又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就更加放松自己,原有的坏习惯也就显露出来。另外,在教育教学管理上,因为怕出事,放弃了许多有益的活动。不准春游,不准上网,不准看小说等等

4、限制太多,而缺少积极引导,使学生过剩精力无处宣泄,时常会出现一些破坏性事件。在学生面前树立老师的权威和尊严是必要的,但有些老师的工作方法太过简单、粗暴,常使工作出现偏差,老师处理事情看人不看事,甚至体罚学生,造成了学生的逆反心理。(3)社会因素的影响:应试教育使绝大部分学习好的初中生升入了高中,给人们造成了进入职校的学生都是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或是有问题的学生,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从一入校就产生了自卑心理。加之,许多不良的社会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些抵抗力比较弱的学生,导致他们过分追求物质享受,过份追星,逃课上网,经常光顾歌舞厅和游戏室,甚至以网吧为家,既不上课也不回家

5、,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2.主观因素在于学生本身。刚进入职校的学生大都十五六岁,正值青春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心理变化最激烈,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他们对学习的目的性不够明确,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还会产生学习焦虑现象。这些学生在情感方面也出现了危机,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极度自私,藐视一切,自控能力非常差;感情容易受到挫折,容忍度非常低下,表现为经常出走、打架、斗殴、自残、甚至轻生。可见,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影响下,职校生的心理压力很大,特别是一些单亲家庭、特困家庭和家庭关系不和睦的学生,不愿意和别人交流,不知道合理的宣泄方式,

6、非常容易产生抑郁和消极悲观情绪。二、“问题学生”转化对策1.端正教育思想,改变工作态度要搞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我们必须首先端正教育思想,改变工作态度。在思想和言行上慎重对待他们,切不可因为基础太差或素质较低而歧视他们,其实,他们又何尝不想学好,何尝不想得到别人的承认,何尝不想将来在社会上干一番事业。因此,我们职教工作者必须根据“问题学生”构成的成因,认真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寻找教育的突破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保持与他们的接触,与他们交朋友,充分了解他们,然后再耐心地加以引导、启发,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缺点,使他们尽快转变过来。  2.对“问题学生”要加以理

7、解和信任要力争师生间的相互信任,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职校生虽尚未成人,但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判断能力,自我意识较强,要取得他们的信任就得先信任他们,不能有丝毫的鄙视之意,要多与他们接触、交谈,在了解中增强其信任感,在信任中加深了解,只有在缩短了师生思想上的差距,取得他们的信任时,才能了解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前提。3.对“问题学生”要加以赞扬和鼓励。要赞扬他们,让他们树立信心。任何人都有其思想或行为上的“闪光点”,职校生虽然不像小学生那样爱受表扬,但适当的赞扬对他们也不失为一种鞭策和鼓励,特别是当他们有了进步,哪怕只有一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