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产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

黔产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

ID:9589466

大小:50.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3

黔产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_第1页
黔产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_第2页
资源描述:

《黔产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黔产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作者:周伟,周欣,龚小见,张建新,王道平,甘秀海【摘要】  目的研究黔产吴茱萸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黔产吴茱萸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即吴茱萸碱(Ⅰ)、β-谷甾醇(Ⅱ)、槲皮素(Ⅲ)、正十八烷醇(Ⅳ)、正二十七烷醇(Ⅴ)。结论化合物Ⅳ,Ⅴ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关键词】吴茱萸化学成分吴茱萸碱正十八烷醇二十七烷醇  Abstract:ObjectiveToisolateandelucidatetheconstituentsofEvodia

2、rutaecarpa.MethodsVariouschromatographictechnologiesicalpropertiesandspectraldata.ResultsFivepounds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andidentifiedasevodiamine(Ⅰ),β-sitosterol(Ⅱ),quercetin(Ⅲ),1-octadecanol(Ⅳ),n-heptacosylalcohol(Ⅴ).ConclusionItisthefirsttimetofindpound(Ⅳ)andpound

3、(Ⅴ)inthisplant.  KeyicalConstituents;Evodiamine;1-octadecanol;N-heptacosylalcohol  黔产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干燥近成熟的果实,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具有温中散寒、疏肝止痛之功效。常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等症的治疗[1]。现代医学亦证明吴茱萸有镇痛、安神、抗菌和抗缺氧等药理作用,是中成药“吴茱萸汤”和“左金丸”的主要成分[2]。  贵州作为

4、我国四大中药产区之一,具有丰富的药用资源。本实验从开发利用资源的角度,开展了黔产吴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为其质量控制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黔产吴茱萸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即吴茱萸碱、β-谷甾醇、槲皮素、正十八烷醇、正二十七烷醇,其中正十八烷醇和正二十七烷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1仪器与试剂  核磁共振波谱仪:INOVO400MHz(美国Varian公司),以TMS为内标;XT2型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未校正,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质谱仪:HPMS5973(美国HP公司);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Bruc

5、kerVector22(德国Brucker公司);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硅胶(200~300目)均为中国青岛海洋化工集团公司生产。药材于2006-09采自贵州省贵阳市,经陈华国讲师鉴定为吴茱萸Evodiarutaecarp(juss.)Benth.的果实,标本保存在贵州师范大学天然药物质量控制研究中心。  2方法与结果  2.1提取和分离黔产吴茱萸干燥果实4kg,85%乙醇回流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至基本无醇味。加入适量水分配,用氯仿萃取,所得氯仿部分经硅胶柱并以石油醚-醋酸乙酯和氯仿-甲醇为溶剂系统反复柱层析得到5个化合物,其中

6、Ⅰ(5g),Ⅱ(591mg),Ⅲ(63mg),Ⅳ(82mg),Ⅴ(39mg)。  2.2结构鉴定  2.2.1化合物Ⅰ黄色粉末,mp.278~280℃(氯仿),1H-NMR(400MHz,DMSO-d6):11.09(N-H,br,s,H-1),8.33~6.14(8H,m),4.65(1H,dd,J=4.4,12.6Hz,H-5b),3.20(1H,dt,J=4.4,12.6Hz,H5a),2.90(1H,dt,J=5.6,11.6Hz,H-6b),2.81(1H,dd,J=4.4,13.6Hz,H-6a),2.88(3H,s,Me-14

7、),13C-NMR(DMSO-d6):164.3(C-21),148.8(C-15),136.5(C-13),133.5(C-17),130.7(C-2),128.0(C-19),126.0(C-8),121.9(C-11),120.3(C-18),119.3(C-20),118.9(C-10),118.3(C-9),117.5(C-16),111.7(C-12),111.5(C-7),69.8(C-3),40.9(C-5),19.5(C-6),36.5(Me);EIMS(m/e):301(M+),288,274,169,161,143,1

8、34.以上数据与  2.2.3化合物Ⅲ  黄色粉末,mp.313~314℃(甲醇),盐酸-镁粉反应显红色,FeCl3反应显乌绿色,1H-NMR(400MHz,DMSO-d6):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