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证探源及临证应用

痰证探源及临证应用

ID:9608388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3

痰证探源及临证应用_第1页
痰证探源及临证应用_第2页
痰证探源及临证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痰证探源及临证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痰证探源及临证应用作者:荣晓琦张保伟王启政【关键词】痰证探痰证是指脏腑气血失和,水湿、津液凝结成痰所产生的各种病证。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其为病无处不到,故有怪病多痰之说。临床上,痰又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之分,有形之痰咳吐可见,无形之痰则从病证测知。1痰证的概念综观《内经》无“痰”字,仅见“积饮”的论述,可见《内经》时代中医尚无“痰”之概念。一般认为,是张仲景首先提出了“痰饮”的概念,以后逐渐形成了痰和饮的不同学说。明确论述痰与饮不同的医家首推张介宾,他在《景岳全书・痰饮》中曰:“痰之与饮,虽

2、曰同类,而实有不同也。……饮清澈而痰稠浊,饮惟停积肠胃而痰则无处不到。”实际上,第一个提出“痰”的概念的应当是张仲景,只是在仲景提出这个概念之时,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所以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就把痰与饮合并论述,以示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此篇明显是论痰略而论饮详,为什么张仲景要把痰证放在饮证之前呢?这也是仲景用心良苦之处。提出一个新的概念,要想让人们接受,当然要放到文章的鲜明位置,这也在情理之中。在该篇之中,仲景也阐述了痰证的症状和形成的病因病理机制,并明确了痰证与饮证的区

3、别与联系。《金匮要略》中的“痰饮”,现在的教科书中均认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如五版高等中医院校教材《金匮要略讲义》认为:“痰饮是一个总的病名,其中又可分为痰饮、悬饮、溢饮和支饮四种。由于总的病名为痰饮,具体辨证中又有痰饮一证,所以前人对痰饮一名的解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是四饮的总称,后者仅指痰饮停留于肠胃的病变。”五版《中医内科学》、《简明中医辞典》以及李克光主编的《金匮要略译释》也都持此观点。仲景把本篇定名为痰饮咳嗽篇,说明该篇是论述痰、饮和咳嗽之病的,然本篇的咳嗽,多由痰邪和饮邪引起,仲景又有“肺痿肺痈咳嗽上

4、气病脉证治第七”一篇,所以,本篇的重点当是论述痰和饮,综观全篇内容,论痰略而论饮详。本篇开篇即说:“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明确指出了“饮”有四种而非痰饮有四种。接着又说: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从饮邪停留的不同部位将之区分为四种不同的名称。这里,张仲景又明确指出水走肠间,叫做痰饮,并没有任何文字

5、支持仲景是把痰饮作为总的病名而又分为四种。那么,从何处硬把仲景的饮证指为痰饮,并把仲景“水走肠间”的痰饮分为广义和狭义呢?古书中无从查考。因此,可以肯定,张仲景并没有把痰饮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后人把痰饮强分为广义与狭义,考其原因,不外以下几点,一是把本篇篇名的痰饮误为一病,二是认为仲景此篇没有论痰之条文,三是仲景有“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论。然此论均望文生义,稍加分析,则不攻自破。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数病合为一篇是非常多见的。为什么痰证和饮证就不能合而为一,一并论述呢?若认为此篇无痰证之文,则属大错特错,

6、仲景明言“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阵阵身目闰剧,必有伏饮。”此条不仅详细论述了痰证的临床症状,还指出了痰证与饮证的关系,从条首的“膈上病痰”到条尾的“必有伏饮”,说明了痰证是由饮邪久伏体内所致。至于“疾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多认为是治疗痰饮病总的法则,其实不然,此处的痰饮,就是饮流胃肠的痰饮,是四饮之中的痰饮,后文的“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实乃与之并列的治法。因此,由仲景原文中不能说明痰饮有广义狭义之分。由此,我们认为,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首先提出了痰证的概念,并简单论述了痰与饮的

7、区别与联系。对于痰证的治疗,应当分清是有形之痰还是无形之痰。有形之痰,一是咳吐可见之痰,如各种肺部疾病,多见咳嗽、气喘伴有吐痰之证,临证上当根据痰之色质量进行辨证。痰稀色白者,多属寒痰,治疗当温化寒痰为主,方选三拗汤和止嗽散之类;痰稠色黄者,多属热痰,治疗当清热化痰,方用清气化痰丸之类;咳痰量多者,多属湿痰,治疗当燥湿化痰,方选二陈汤和三子养亲汤之类;痰少难咯者多属燥痰,治疗当润燥化痰,方选桑杏汤之类。痰饮阻于胃脘者,又多见呕吐清水痰涎,治疗当温化痰饮,方用苓桂术甘汤和小半夏汤。二是聚于体表之有形痰核,如瘰疬、瘿瘤

8、之类,治疗当予软坚化痰之方,选药如昆布、海藻之类。然而,当今临床痰证理论应用甚为广泛,在杂病治疗中,几乎涵盖了内科多种疾病中,最常见者如中风、胸痹、眩晕、头痛等,以下就上述几种疾病临床治疗经验作以简单介绍。2痰证临证2.1中风中风之病,多为风火相煽,挟痰上窜脑络所致。急性期的治疗,当予通腑活血,化痰通络为主。通腑之法,在初期尤为重要,腑气一通,则痰瘀速下,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