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村寨建设、民族文化旅游与反贫困路径选择

特色村寨建设、民族文化旅游与反贫困路径选择

ID:9616549

大小:6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4

特色村寨建设、民族文化旅游与反贫困路径选择_第1页
特色村寨建设、民族文化旅游与反贫困路径选择_第2页
特色村寨建设、民族文化旅游与反贫困路径选择_第3页
特色村寨建设、民族文化旅游与反贫困路径选择_第4页
特色村寨建设、民族文化旅游与反贫困路径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特色村寨建设、民族文化旅游与反贫困路径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特色村寨建设、民族文化旅游与反贫困路径选择特色村寨建设、民族文化旅游与反贫困路径选择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神韵各异的民族风情与风光旖旎的山形水系,使我国成了世界上少有的旅游资源大国之一。自1999年朱镕基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少数民族地区应充分发挥民族文化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起,民族地区的文化旅游业便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民族村寨旅游也逐渐成为民族文化旅游研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民族村寨旅游研究与传统意义上的民族文化旅游研究相比,既存在共性,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首先,民族村寨的本质是民族地区最为落后的

2、农村,其经济发展的滞后惯性较一般民族地区而言更为突出。其次,我国对民族文化旅游的深入研究已有30余年的历程,但将民族村寨旅游作为独立专题进行研究的时间不过10余年,在实际的开发过程中,尤其是对民族文化内核的把握、反贫困路径的选择中,还存在不小的偏差。最后,连续的政策扶持赋予了民族村寨旅游全新的时代背景。早在2004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便明确指出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1]2009年又迎来了专为民族地区量身定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工作。随后,为了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建设进程,国家民委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0个少

3、数民族特色村寨的总体目标。[2]由此,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项目在给特色村寨带来丰厚的财力、人力、政策支持的同时,我们是否应当重新审视民族村寨旅游中依旧存在的、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主旨相违背的现象?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要求传统民族文化应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村民收入与人居环境应得到明显改善。然而,从现实的发展情况来看,民族村寨旅游却普遍存在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较弱的现象。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理论研究需求的角度思考,还是从时代背景的具体要求出发,我们都有必要重新审视特色村寨建设中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其反贫困路径的选择。  二、特色村寨建设中文化

4、内核的把握  (一)文化内核的把握  把握好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核是实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然而由于文化内核的抽象性与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本文由.L.收集整理,对于到底该如何精准地归纳某一民族的文化内核,又该如何在特色村寨建设中做到不偏离文化内核却一直是开展民族文化旅游的重点与难点。在探讨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正确地认识并划分民族文化资源体系的有效组成,是科学把握民族文化内核的首要前提。以马林诺夫斯基为代表的文化人类学理论认为,一个民族的文化可划分为显在文化与隐性文化。所谓显在文化,即与特定的物质关系紧密相连,有着明确实物形态的物质文化,民族村寨的显在文化主要表现

5、在特色民居、生产工具、交通工具等方面。与之对立的隐性文化是指在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自然呈现还是人为改造,都不能以物质形态呈现的传统民族文化,如伦理观念、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等抽象的精神文化。[3]140在将该理论应用于特色村寨主体时,基于文化旅游资源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应将特色村寨的文化资源体系因地制宜地划分为显在文化弱隐性文化与隐性文化。在本文中,笔者之所以提出弱隐性文化这一新概念,目的在于区别以实物形态展现的显在文化与以传统观念存在的隐性文化,它是指本不具备具体形态的民族文化通过人的劳动展现出来,具体可细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以民族特色农产品为代表的弱隐性文化具备创

6、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的条件;第二类以民族歌舞、民族节日为代表的弱隐性文化能有效地鼓励民族文化旅游的社区参与;第三类以民族手工艺品为代表的弱隐性文化则具备成为民族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  民族旅游研究  无论是直观的显在文化弱隐性文化,还是内涵深刻的隐性文化,都蕴含了某一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核,如日本大和民族的文化内核可形象地概括为菊花与刀,中国汉民族文化内核的第一要素是儒家文化。同样,在我国民族地区,由于地域条件、历史传承、宗教信仰的千差万别,使得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内核有着十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特点,深入理解并正确归纳某一民族的文化内核是构建该民族文化产业体系的第一要务。对文化

7、内核的归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某一民族的文化内核必定是所在地域文化的构成单元或特殊表现,例如位于山海关以东的满族、鄂伦春族、朝鲜族等北方民族的文化内核便是关东文化的重要分支。其二,把握好不同民族间文化内核的细微差异。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现状,使得聚居地相近的民族,其文化内核比较容易混淆,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在特色村寨建设的民族文化氛围营造中容易出现苗土不分的情况,土家族的文化内核是巴文化,而苗族的文化内核则是由巫文化、史诗和古歌文化架构而成,两者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把握好民族文化内核的目的在于指导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