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

ID:9617131

大小:5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04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_第1页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_第2页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_第3页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_第4页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素质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摘 要: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是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教师应具备规范的职业道德,开放的育人观念,广博的知识储备,扎实的执教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关键词:素质教育 职业道德 育人观念 创新教师,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养成,更是影响素质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是教育变革的动力,是塑造新一代性格和思想的积极参与者。”“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为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审美,笔者认为,教师应具备规范的职业

2、道德,开放的育人观念,广博的知识储备,扎实的执教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一、规范的职业道德江泽民同志曾要求教师要坚持一种“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师德师风,要“淡泊名利,力戒浮躁,厚积薄发”,他还引用了《资治通鉴》中的一句话:经师易道,人师难遭。大家不仅要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要做育人的人师,所谓“道德文章,堪为师表”,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教学生做人。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表现为师德师风,它是教师的为人风范,为师风范,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无不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爱国、爱家、爱人的学生;一个忠诚慈祥的教

3、师,才能培养出诚实善良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师的今天,就是他所教学生的明天。学生素质的提高,道德观念、健康心理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熏陶他的教师的素质形象。规范的职业道德,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更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必要和先决条件。在当前社会变革加速,经济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严重侵蚀着人们的思想,也侵袭着校园这片净土,加之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道德习气和丑恶现象的侵染、冲击,部分教师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了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爱岗敬业精神不强,职业立场不坚定,价值观念错误,师表作用下降等职业道德滑坡的倾向,有

4、羡慕高位高薪而弃职下海的,有为了片面追求学术成就而给论文“注水”、公然剽窃的。因此,每位教师必须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修养,反思是否做到了人品第一,学问第二;文品第一,文章第二。有人将师德师风归纳为“三心”,即“事业心”“爱心”“良心”。试想,一个教师如无“事业心”,岂能潜心教育,远离铜臭,甘守清贫,无私奉献,刻苦钻研,大胆探索?如无“爱心”,怎能做到对学生尊重、信任、宽容,为人师表?如无“良心”,又怎能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做到无愧于家长和学生?“德之不存,何以为师;德之失范,何以信我。”一个教师,只有坚守并发扬忠于职守和潜心教育的敬业精神,爱生如子和诲人不倦的园丁精神,不甘人后

5、和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为人师表和言传身教的自律精神,不计名利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以规范的职业道德,高尚的情操和模范行为教育感染学生,以青松般的高洁影响学生,才能使学生“仰其师,信其道”,也只有在这样教师的带动下、教育下,才会有一批批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俱佳和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迅速成长起来。二、开放的育人观念法国大诗人海涅曾说过:像闪电发生在雷鸣前一样,思想要走在行动前面。素质教育,首先要实现观念更新。为推进素质教育,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适应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新形势,每位教师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育人观念。(一)新人才观即人人是人才,人人

6、可成才。冰心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在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极富潜力的世界等待教师去启发。从这点上说,所谓“后进生”和“尖子生”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只有促进人人成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作为教师,绝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在考场上衡量自己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善于发掘学生心灵深处的闪光点,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一切负责,而不仅仅是对他们的考试成绩负责。(二)大教育观即与大生产、大科学相适应的教育观。这种观念一改传统观念中的一次性教育一体化,不只重视现在,更注重将来,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今天的教育是为了明天的发展,是为将来准备人才,绝不是简单地为了明

7、天的饭碗、明天的腰包。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因此,教师的教育观念要从未来需要着眼,从现代化需要着眼,从社会发展着眼。(三)人本观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发展,发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欲望。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所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是教师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传统观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往往成了填鸭式教学。而人本观念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因人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出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