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强城乡交流 促进新农村建设

试论加强城乡交流 促进新农村建设

ID:9637429

大小:64.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4

试论加强城乡交流 促进新农村建设_第1页
试论加强城乡交流 促进新农村建设_第2页
试论加强城乡交流 促进新农村建设_第3页
试论加强城乡交流 促进新农村建设_第4页
试论加强城乡交流 促进新农村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加强城乡交流 促进新农村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论加强城乡交流促进新农村建设〔摘要〕半个多世纪以前,主政大西南的邓小平对促进城乡交流、城乡统筹共同发展进行了探索。面对落后的西南地区,邓小平提出了“面向农村,这不单是工商界的出路,也是工商界的任务”的观点,采取了多项措施具体实施“面向农村”促进城乡交流的战略,既使西南地区呈现出初步繁荣的景象,也为我们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和城乡统筹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邓小平;城乡交流;新农村建设;重要途径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

2、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个论断把统筹城乡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对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党中央之所以强调统筹城乡,自有其深刻的现实背景。这既与20世纪最后十年农村总体小康实现程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关,也

3、与本世纪头二十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有关;既与城乡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有关,也与城乡差距之大已引起全社会关注有关。其实,强调城乡共同发展是我党曾经提出和执行过的正确政策。新中国成立初,主政大西南的邓小平从西南地区的实际出发,就曾提出过“面向农村,这不单是工商界的出路,也是工商界的任务”的主张,并在西南地区具体实施;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也曾专门谈到农业和工业的关系问题(在中国农业和工业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关系),提出了按“农、轻、重”的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思想。本文拟通过对邓小平

4、主政西南时期所实行的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的思想和相应措施的分析,为正在进行的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发掘一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一、面向农村,这不单是工商界的出路,也是工商界的任务    大西南解放之初,经济十分落后。邓小平较早地从城乡经济互动和国家工业化的角度来观察和处理农村问题、工农问题和城乡问题。因此,以邓小平为首的西南局认为“西南新任务有两个,一是要学会管理城市,二是要加强农村工作这个基础”〔1〕。西南解放伊始,1950年1月,邓小平在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作了《团结起来,战胜困难》的报告,其中明确

5、指出:面向农村,这不单是工商界的出路,也是工商界的任务。一个落后的农村,是不可能为工业开辟一条广阔的发展道路的,中国如果不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村从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是不能设想出现一个新中国的。“农业生产发展了,就能够更好地为工业积累资本,农民生活改善了,购买力增加了,工业的出路也就解决了,现在遇到的困难那时也就不会有了。城市为农村服务的道路很多,工业方面研究农民的需要,在现实的基础上,考虑自己的生产计划,商业方面无论在收购农产品方面或供给农民以工业品方面,都应讲求给农民以便利,并减轻对农民的重要剥削。政府部门更应做

6、更多的工作,而且每一部门都有其自身的责任。”他特别强调:“占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的生产力和购买力不提高,是谈不到工业化的。”“生产发展了,就能够更好地为工业积累资本。农民生活改善了,购买力增加了,工业的出路也就解决了。”“有了繁荣的农村就有了繁荣的城市。”〔2〕以上事实表明,邓小平于困难中受任主政大西南,一开始就把农村的发展作为城市繁荣的前提和基础,这种认识对当时经济极度落后的西南地区是恰如其分的。  任何经济思想,都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经济实践活动的产物。仔细考察新中国成立之初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就不难看出

7、,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西南确实是一个工业非常落后、农业产值远远大于工业产值的地区。据统计,1949年整个西南地区的工农业总产值只有87亿元,仅仅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2%,而农业在整个总产值中占了76.3%〔3〕。这些数字说明,当时西南地区经济总量在全国所占比例甚低,其落后状况不言自明。而当时中国经济基本上仍是以农立国,对处于落后地位的大西南而言,工业经济的规模自然更是小于农业经济。  可见,邓小平对西南地区城乡关系的认识是实事求是的,西南地区农村不发展,农民的生产力不提高,要发展工业、改善人民生活是不可能的。因此,把农村

8、经济的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是理所应当的。邓小平提出“面向农村”,强调城乡的互相依赖关系,不仅是把发展农业作为解决工商业困难的重要途径,也是把它作为工商业的任务。这与十六大以来我党提出统筹城乡共同发展政策的是异曲同工的。    二、组织城乡内外交流,繁荣城乡经济    如何“面向农村”呢?1950年7月,邓小平批准了《关于西南财经工作的报告》,报告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