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动物非正常死亡实例分析

水产养殖动物非正常死亡实例分析

ID:9641138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水产养殖动物非正常死亡实例分析_第1页
水产养殖动物非正常死亡实例分析_第2页
水产养殖动物非正常死亡实例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水产养殖动物非正常死亡实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水产养殖动物非正常死亡实例分析水产养殖动物非正常死亡实例分析  水产养殖过程中,受个体体质、人工操作、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养殖动物成活率不可能达到100%。不过,只要养殖户做好清塘工作、放养优质种苗、科学投喂饵料、重视病害防治、加强水质管理,就可以将死亡率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生产中出现非正常死亡的现象。  常见的水产养殖动物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有:被投毒或周围工厂污染,药物使用不当,饵料使用不当,施肥不当和池塘管理疏忽等。养殖户遇到被投毒或周围工厂污染引起鱼、虾、蟹死亡的情况时,要及时向公安机关、环保部门、水产部门反映,并注意保留相关证据。而药物、饵料、肥料

2、等投入品使用不当或池塘管理疏忽引起的非正常死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下面列举一些生产事故实例,希望广大养殖户能引以为戒。  一、药物使用不当引起的死亡  实例一:某面积为9亩的池塘,年初放养鲫鱼15000尾、草鱼800尾、鲢鳙鱼3800尾,7月初套养草鱼夏花7500尾。7月下旬,本文由.L.收集整理鲫鱼发生暴发性出血病,养殖户泼洒了苯扎溴铵和戊二醛合剂,并让鱼内服恩诺沙星钠、大蒜素等药物,治疗10天后,仍有鲫鱼零星死亡。养殖户于是又泼洒了100毫升/瓶的出血止(主要成分辛硫磷)16瓶,第二天草鱼种(平均规格100克/尾)、鲫鱼(平均规格250克/尾)出现大量死亡,前后

3、共死亡草鱼种3000余尾、鲫鱼1000余尾,另有少量鲢、鳙鱼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近5000元。  笔者分析认为,这是一起用药剂量过大造成的鱼类死亡事故。出血止按说明水深1米时每瓶可用于5~6亩,该塘口用量应为4瓶,而养殖户实际用了16瓶,为说明书标示用量的4倍,故造成鱼类死亡事故的发生。  在水产养殖中,一定要慎用药物,尤其是硫酸铜以及菊酯类、有机磷类杀虫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对鱼类的毒性较高,如果频繁使用或大剂量使用,会导致鱼类肝胆综合症的发生甚至中毒死亡。在鱼、虾、蟹发病时,笔者建议养殖户请专业技术人员诊断,科学用药,切忌过量过频用药,用药后注意观察,发现鱼、虾、蟹

4、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换水、解毒等补救措施。  实例二:某面积为60亩的蟹塘,因池中蓝藻较多,养殖户于8月中旬全池泼洒了杀蓝藻药物。用药当晚河蟹躁动不安,养殖户发现后采取了换水、增氧、泼洒解毒剂等措施,但仍出现河蟹大量死亡现象,损失过半。  笔者分析认为,不恰当地使用杀蓝藻药物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蓝藻在适宜的pH值、温度、光照等条件下会形成优势种群,抑制其他有益藻类的生长。全池使用杀藻药物,蓝藻大量死亡后分解产生蓝藻素、硫化氢等有毒物质,池底很容易缺氧,加之解救不及时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蓝藻重在预防,蟹池养护好水草、避免水体富营养化是预防蓝藻的重要措施。蓝藻泛滥时,尽量

5、采取人工捞除、换水的方法,只可在下风向外局部使用药物,高温季节谨慎用药。  二、施肥不当引起的死亡  某面积为40亩的精养池塘,于6月初施肥,施肥后第四天夜间鱼类出现严重浮头,连最耐低氧的鲤鱼都有死亡,损失较大。  我们到现场时,事故池塘池水呈红色,为坏水;另有非事故池塘池水呈黄绿色,为水产养殖较好的水色。经调查了解,事故池塘施肥之前池水也呈黄绿色,透明度为25厘米,为较肥的池水,不需要再施肥。养殖户不恰当地施肥,引起池塘中的藻类过度繁殖后又大量死亡,藻类光合作用产氧减少,同时死亡藻类分解耗氧,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引起鱼类缺氧死亡。  池水中溶解氧90%来

6、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因此要保持水体适宜的浮游生物量,即要保持水体适宜的肥度。该事故提醒广大养殖户,施肥也要注意安全:首先,要看水施肥,只有在水质较瘦时才有必要施肥(可根据透明度大小判断水质肥瘦,透明度20厘米以下的为肥水,透明度30厘米左右为中等肥度,透明度40厘米以上为瘦水);其次,在肥料的选择上,建议养殖前期以发酵后的有机肥为主,中期以无机肥为主,后期一般不施肥;再次,在施肥方式上,基肥要一次施足,追肥要少量多次。  三、饲料使用不当引起的死亡  某面积为60亩的成鱼养殖池塘,养殖户于10月份拉网准备出售部分鱼,发现鳊鱼出血症状明显,又赶紧将出塘的鱼放回池中。

7、到了第二年2月,5000余千克鳊鱼全部死亡。3月初再次拉网,草鱼成鱼肚皮朝上,腹部膨大,鳞片疏松,烂鳃,镜检仅发现少量车轮虫,解剖见明显肝胆异常。草鱼因不耐运输,出池时只售7元/千克(当时市场价9.6元/千克),该池亏损近10万元。  经了解,养殖户投喂的饲料蛋白含量为30%,来自小厂家。此次事故的发生,可能是因为草食性鱼类摄食的饲料蛋白含量偏高,且饲料质量可能也存在问题,导致鱼类肝胆病变、体质虚弱、不耐拉网、不耐低氧。  笔者建议养殖户科学投饵:首先,选择品牌饲料,小厂家生产的饲料质量没有保证;其次,饲料蛋白含量要合理,主养草食性鱼类成鱼的池塘将饲料蛋白控制在2

8、8%以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