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静脉穿刺的几点体会

小儿静脉穿刺的几点体会

ID:9643618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4

小儿静脉穿刺的几点体会_第1页
小儿静脉穿刺的几点体会_第2页
资源描述:

《小儿静脉穿刺的几点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儿静脉穿刺的几点体会【关键词】小儿;静脉穿刺;体会  [关键词]小儿;静脉穿刺;体会             RealizeofChildVEinm~1.5mm,其下是筋膜和额骨,额骨上有一凹陷,静脉位于凹陷内。此血管直径较大,周围组织较密集,易固定,易于穿刺成功。但选用该静脉时,如向前穿刺,虽针头固定在血管内,仍有75%以上患儿在输液中局部发生水肿。此现象的发生原因,是由于该静脉直径较粗,但延伸到眉间部,则变成又细又多的小静脉围绕双眼向心回流,液体回流减慢,逐渐淤积,由血管壁渗到组织内,故易

2、形成水肿。如采用向后穿刺,液体则汇入额浅静脉总支而不易发生水肿。眼眶上方额角处的颞浅静脉小分支;皮下深度为0.5mm~1.5mm,静脉周围较密集,脂肪层极薄,血管虽细,但浅显易固定,容易穿刺成功。且液体不易渗出。耳上和耳后发际内的颞浅静脉,位于真皮下的脂肪层上,皮下深度2mm左右,外观可见血管浅且直径较粗,但因其周围组织较疏松,血管下有2mm~3mm的脂肪层及疏松的结缔组织,不易掌握深浅度,易给进针造成错觉。故穿刺时一定要绷紧局部皮肤,使血管固定并正确估计深浅度,方有可能成功。四肢静脉;头静脉、

3、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等。  1.2 特殊患儿静脉的选择              对于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可选择腋静脉输液,因腋静脉粗、直,易于穿刺,且置管时间长[1],由于腋静脉血流粗大,血流快,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可避免特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为了避免头部搬动,防止出血加重,应尽量避免头皮静脉穿刺,而首选四肢静脉[2]。长期输液的患儿,静脉穿刺困难时,可选用腹壁静脉,此血管穿刺的优点是易于固定,不易渗漏。不影响患儿活动。  2 穿刺技巧  2.1 

4、穿刺注意事项              作额静脉、颞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应为25°~30°,较深的耳后静脉进针角度应为30°~40°。穿刺颞浅静脉时,需绷紧皮肤,待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再将针头稍抬起。如有穿透血管壁的感觉时,可顺血管方向平行进针,深度限于1mm~1.5mm。穿刺发际内血管时,应先剃去穿刺部位的头发。由于头皮较一般皮肤厚,进针时发涩,应注意进针稍深,勿浅。  2.2 血管不显露时可选用              轻压横摸法:如选用额静脉时,可用食指在额前轻压横摸,可摸到一条凹陷

5、,该血管位于凹陷内,顺凹陷上下移动触摸,可摸到富有弹性、有落空感的一条血管,在确定血管方向后,即可进行穿刺。挤捏法:对3岁以下肥胖小儿,若摸不到额静脉处凹陷,可用食指和拇指分别在额静脉位置两旁3cm~4cm处向内轻轻挤捏,则会出现一条隆起,这就是血管所在的位置,再以食指摸之,顺隆起平行进入,易穿刺成功。横滚摸法;当手背血管不清晰时,可系紧止血带,再按解剖部位顺血管方向,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触摸,可摸到一条似软橡皮管样的血管,既可穿刺。对重度脱水或不能进食而多次输液的患儿,常用的向心血管不能再用时

6、,可改变方向穿刺。因头皮静脉是网状分布,有无数分支交叉,无论哪个方向穿刺,只要刺入血管内,液体都能顺利滴入。  2.3 负压穿刺              静脉穿刺时针头是否进入血管,往往凭回血和针头穿过血管壁的突破感来判断,但由于小儿血管细,管壁薄,分布表浅,紧贴于皮下,进针时突破感不明显,所以经常不能及时判断穿刺是否成功,从而盲目进针,穿破血管。根据力学原理[3],针头进入血管后产生回血现象的条件是静脉内压力等于或小于输液管内压力,没有压力差或差值为负时,则回血少且速度慢或无回血。为了能够加

7、快回血速度,及时准确的判断穿刺是否成功,笔者认为必须改进传统的穿刺方法,进行负压穿刺。负压穿刺的手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可两人操作:用注射器接上头皮针,一人进行穿刺,同时另一个人回抽注射器活塞,看见回血,固定针头。用注射器接上头皮针,把注射器夹在穿刺手的虎口,注射器乳头向下,活塞向下,进行穿刺,有针头穿过血管壁的感觉时,用小指和无名指将注射器活塞回抽见回血后固定。此种操作一般用5ml注射器,一人操作即可。穿刺前将输液管下段距终端滤器5cm~10cm处折叠,由右手握紧,挤去前端液体0.1ml~0.

8、2ml,进行穿刺,有突破感时松开折叠的输液管,看见回血固定针头。此操作一个人完成即可[4]。  3 穿刺结果  判定标准[5]输注通畅且穿刺局部无液体外渗为成功;有回血但穿刺局部青紫或外渗,无回血且滴注不畅为失败。  4 讨论  小儿头皮静脉血管细,管壁薄,进针时血管的突破感不明显,给穿刺带来一定的困难,传统的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方法时很难及时显示回血,我们采用负压穿刺,很大提高了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操作方便,易于推广。  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