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手术疗效分析

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手术疗效分析

ID:9646369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手术疗效分析_第1页
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手术疗效分析_第2页
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手术疗效分析_第3页
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手术疗效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手术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手术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10月期间确诊为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合并高度近视126例(144眼),112眼Ⅱ~Ⅲ级核,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2眼Ⅳ~Ⅴ级核,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14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12眼(>80%)术后1周裸眼视力≥0.4。结论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

2、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疗效肯定。【关键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复明的主要手段。其手术难度、并发症均大于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且合并高度近视时其手术难度、并发症均大于、多于非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我科自2002年1月~2006年10月期间对确诊为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合并高度近视126例(144眼),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人工晶状体植入不仅

3、矫治了高度近视,而且摘除混浊的晶状体便于及时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126例(14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中男68例(78眼),女58例(66眼),年龄41~96岁,平均60岁。全部患者术前均经内科确诊为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31例,5~10年53例。5年以下42例,全部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并且询问糖尿病病程、类型、用药情况,以前空腹血糖水平,有无其他全身病患及术眼有否其他手术史或激光治疗病史。1.2术前眼部检查  裸眼视力:光感~0.3,光定位及红绿色觉正常,A/B超,电生理检查排除视网膜

4、脱离和明显视网膜病变,眼压均在正常范围。按白内障核硬度分级标准[1]对晶状体核进行分级。均无青光眼、色素膜炎、虹膜新生血管、角膜炎。1.3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术前以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6.7~8.0mmol/L,行球后麻醉或表麻。软化眼球,置开睑钩,采用标准巩膜隧道式切口,前房注入粘弹剂,行前囊边续环行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晶状体核。或将晶状体核旋转入前房,用粘弹剂注入晶状体核下,用3.2mm晶状体圈换出晶状体核。冲洗前房,吸出残存皮质,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冲洗前房,观察切口自闭状态,角巩膜切口自行关闭者不需缝合,否则间断缝合1

5、~2针。术毕球结膜下涂典必殊眼膏。手术当日静脉滴注林可霉素0.6g加地塞米松5mg,次日开放术眼,典必殊眼液滴眼3次/日。前部色素膜有反应者给予托吡卡胺活动瞳孔1次/日。所有患者继续监测血糖浓度并进行糖尿病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复诊时均要求常规检查眼底荧光造影,确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行视网膜光凝术。1.4人工晶状体计算方法  记录患者术前裸眼视力,戴镜视力,角膜表面曲率半径,眼轴长度。白内障摘除术后玻璃体前移,使高度近视患者更易发生视网膜剥离。后房性人工晶状体的植入,能起到白内障摘除术后眼的玻璃体与前房间的屏障作用,减轻玻璃体震荡造成的对视网膜牵拉,

6、减少视网膜剥离的发生率[2],故即使高度近视眼人工晶状体计算值接近0,也应植入人工晶状体。全部患者经SRKII公式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并按眼轴长度作适当:27~29mm者加+1.0D,>29mm者加+2.0D,按患者需要术后保留正视至-1.0D。  1.5随访  所有患者随访1~24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内容包括:(1)裸眼视力、小孔视力、矫正视力。裂隙灯及眼底检查。(2)术后并发症有否发生及加重。(3)是否需要补加手术或其他特殊处理。(4)眼底荧光造影。(5)必要时行532激光视网膜光凝术和yag激光后囊截开术。2结果2.1术后裸眼视力  术后1周

7、裸眼视力0.1~0.3者36眼(12%),0.4~0.6者86眼(65%),≥0.7者22眼(13%)。2.2术中并发症  前房出血5眼,虹膜色素脱落23眼,后囊膜破裂6眼。2.3术后并发症  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白内障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主要并发症为:(1)色素脱落。(2)纤维素性渗出。(3)虹膜后粘连。(4)视网膜脱离。为防止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手术时要求熟练精细地操作,减少对眼部组织的损伤[3]。同时,局部早期增加皮质类固醇的用量可减少眼前段反应及促进纤维素性渗出吸收。本文角膜内皮水肿26眼,经局部使用激素均在2~7天左右消退。

8、本组前房纤维素性渗出12眼,IOL表面色素沉着9眼,经典必殊眼液滴眼,给予托吡卡胺活动瞳孔1周大部分吸收。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