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气管肺炎康复的护理干预体会

小儿支气管肺炎康复的护理干预体会

ID:9648622

大小:4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小儿支气管肺炎康复的护理干预体会_第1页
小儿支气管肺炎康复的护理干预体会_第2页
小儿支气管肺炎康复的护理干预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儿支气管肺炎康复的护理干预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儿支气管肺炎康复的护理干预体会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康复的影响。方法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10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胸片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气促消失、肺部啰音及咳嗽消失方面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胸片情况,缓解症状,有利于患儿康复。  关键词:护理干预支气管肺炎小儿      小儿支

2、气管肺炎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严重疾病,无论是发病率还是病死率均居首位。在我国支气管肺炎占儿科住院患者的24.5%~65.2%[1]。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过程中,积极的护理干预对促进患儿的早期康复非常重要。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对5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住院的支气管肺炎患儿100例,均符合小儿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2],所有患儿均有咳嗽及咽部痰鸣、气急,两肺可闻及中小湿鸣音,胸片均示有支气管肺炎表现。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

3、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07±1.79)岁,病程(3.52±1.34)d;对照组5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11±1.82)岁,病程(3.58±1.42)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口服化痰药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雾化吸入、体位引流以及胸背部叩击振动等护理干预方法。具体方法:(1)健康教育:向患儿家长介绍小儿肺炎的有关知识,如小儿肺炎病因、预防、病情观察、治疗及康复

4、等知识,并进行用药指导如用药种类、作用、用药时间、药物反应及用药治疗的重要性。(2)雾化吸入:每天患儿进行超声雾化吸入8~12h,每次15~20min。在雾化液中加入氨溴索、普米克和万托林,使药物随着吸气吸入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减轻炎性反应,降低痰黏度,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通气,以利于痰液排出。(3)翻身和体位引流:翻身和体位引流可促进肺部分泌物从小支气管向大支气管方向引流,分泌物多时根据病情2~4h翻身1次,左侧分泌物多时采取右侧卧位,右侧分泌物多时采取左侧卧位,以利于肺扩张及分泌物引流,从而改善通气并能预防肺分泌物堆积,保证支气管排痰通畅。(4)吸痰:在体位

5、引流、叩背和超声雾化后及时吸痰。每次吸痰的压力为100mmHg,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痰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吸痰动作要轻巧,防止损伤黏膜,观察呼吸、面色和痰液黏液等情况的变化。  1.3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胸片改善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的胸片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儿主要症状消失比较  观察组在体温恢复正常、气促消失、肺部啰音及咳嗽消失方面均短于对照组,

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一系列护理干预方法,发现患儿的胸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在咳嗽消失、体温恢复正  常、气促消失及肺部啰音消失方面也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为(1)父母是患儿病情介绍的代言人。肺炎患儿年龄小,不会表达或表达不清自己的要求和意愿,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与孩子之间有独特的沟通交流方式,通过父母的观察及介绍医护人员可以收集到更齐全、有效的患儿病情资料(2)湿、拍、翻、流和吸等综合措施能有效地促进呼吸道

7、痰液的排出(3)雾化吸入是常用的湿化气道的方法,其药物在呼吸道黏膜具有良好的吸收和通透性,能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缓解了炎症的加剧[4](4)有效的体位引流,有利于排菌、排毒和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更有利于改善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减轻肺炎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5)体位引流采取的头低足高位时,气道分泌物或痰液,在重力作用下,借助于外界的振动,使其松动、脱落,排出体外6)腹压因素:头低足高位引流通过挤压膈肌而排痰。并且干预方法简单,无需特殊设备,无侵入性操作技术,易于护理人员掌握,值得推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