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研究

ID:9651639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研究_第1页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研究_第2页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研究【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抗药性;微生物  [摘要]目的:观察和监测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连续检测2002年至2004年本院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状况。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判定标准依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对铜绿假单胞菌保持较高活性且耐药率<20%的抗生素有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可首选阿米卡星、

2、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吡肟、环丙沙星等。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抗药性;微生物  SurvEillanceofAntimicrobialResistanceofPseudomonasAeruginosaDuring  Abstract:ObjectiveAsurvEIllancestudyedinPseudomonasaeruginosatoinvestigatethechangeofantimicrobialresistance,soastoprovidebasisforclinicalantibioticselection.Method

3、sKBtestitteeforClinicalLaboratorystandards(NCCLs).ResultsThedrugresistanceratesofP.aeruginosaikacin、imipenem、cefoperazone/sulbactam、cefepime、ciprofloxacinonantibiotics.icrobial  铜绿假单胞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之一,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可引起烧伤创面感染、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中耳炎、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近年来,由多重耐药株引起的感染,特别是亚胺培南耐

4、药株的出现,常使临床抗感染治疗面临诸多困难。本研究自2000年至2004年连续5a对本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耐药监测,并分析细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来源 168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于本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住院患者送检的痰液、尿液、血液、咽拭子、浆膜腔液、脓性分泌物等标本。  1.2 菌种鉴定 标本按常规培养分离,菌种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  1.3 药敏纸片 哌拉西林(100μg)、头孢哌酮(75μg)、头孢曲松(30μg)、头孢噻肟(30μg)、头孢他啶

5、(30μg)、头孢吡肟(30μg)、头孢哌酮/舒巴坦(75μg/30μg)、庆大霉素(10μg)、阿米卡星(30μg)、环丙沙星(5μg)、亚胺培南(10μg),由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提供。  1.4 药敏试验 采用KB(纸片扩散)法。MH琼脂购自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质控菌株为ATCC27853(铜绿假单胞菌)。结果,判定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  2 结果  2.1 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情况 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共168株,占临床总分离菌1614株的10.4%。各年分离情况为:200

6、0年至2004年分别为30株、28株、34株、32株、44株;占临床每年总分离菌的分离率分别为13.6%、11.2%、10.9%、10.2%、8.5%。检出菌占每年临床总分离菌的分离率逐年呈下降趋势,结果见表1。  2.2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的变迁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的变迁情况,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2000年的3.3%上升到2004年的20.4%,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有逐年升高趋势,结果见表2。  表1 2000年至2004年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情况(略)  表2 2000年至2004年间铜绿假单胞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略)  3

7、 讨论  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在临床细菌分离中仅次于大肠埃希菌,居第二位,分离率为10.3%[1],并且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居第一位[2]。本研究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占临床总分离菌的10.4%,并且检出菌占每年临床总分离菌的分离率逐年呈下降趋势,与国内有关报道[1,3]一致。铜绿假单胞菌主要通过以下4种途径产生耐药[4]:产生抗生素灭活酶或抗生素修饰酶,如产生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钝化酶等;改变抗菌药物作用的靶位,从而逃避抗生素的抗菌作用,如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和DNA促旋酶等结构发生改变;膜屏障与主动外排,限制药物到达其作用靶位,形成生

8、物膜。本研究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2000年的3.3%上升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