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研究

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研究

ID:9653023

大小:5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研究_第1页
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研究_第2页
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研究.L.编辑。 关键词:教育;学校体育;价值取向代写论文    一、学校体育价值取向及成因    1传统文化的影响  (1)崇尚权威。中国自古是个农耕大国,兴修水利,抗御天灾,都要进行集体协作,这难免就要压制个性,服从权威。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来是君主集权制的国家,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以“君”为中心的集权理论。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天、地、君、亲、师”,都说明君主的权力高高在上,仅次于天和地,是不容任何人冒犯的,是绝对的权威。同样,中国的传统教育也是崇尚权威价值取向的,“唯古是法”,

2、先人的话都是至理名言,是永远正确的真理。具体表现在重书本知识、轻实践体验,重师道尊严、轻学生的感受,重整齐划一、轻个性与创新几个方面。崇尚权威,致使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缺乏灵活性,对教学大纲只是修修补补,无法建立一套真正适合我国国情、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学大纲。  (2)官本位思想。官本位思想,在中国人心目中可谓根深蒂固。中国人爱官、崇官、求官、惧官,这一思想渗透到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儒家就指出,大丈夫应当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志。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提就必须当官。古人要当官,主要途径是科举。科举取

3、士,书本知识就成了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古人为了求官,就得重文轻武。同样,今天的中考、高考等,考试成绩就成了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尺度,从而就造成了教学质量的失衡,重文轻体,体育被放到次要的地位。有些学校领导认为,体育只是学校的门面,运动比赛名次可提高学校的声誉,至于更大的作用,则全要靠学校的智育和德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思想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体育价值观的形成。    2历史的影响  从远古到冷兵器时代,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残酷的社会环境,人们强身习武、提高体能便成为当时的生存的需要,由此形成一

4、个全民健身的良好社会氛围。可惜的是自汉武帝扫平匈奴后,中华民族习武、强身、健体、保家卫国的雄风日渐衰微,特别是宋明理学兴起后,文弱之风更大行其道,以致国人健身意识大为减弱,直至被外敌以“东亚病夫”称之,丢尽了脸面。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引进了苏联的体育教学理论,认为个体发展属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强调社会需要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虽曾提出并力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但基本出发点是把它当做更好地实现社会需要或统一要求的手段看待,而并非真正为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体育价值取向越

5、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越来越暴露出其弊端。时代呼唤着现代体育价值观的诞生。    二、学校体育价值观应“以人为本”    1.理论依据  (1)儒家的“人本”思想。从孔子开始,我国儒家教育家非常重视人的价值,重视潜能的发展与完善,重视个性的培养。从《尚书·泰誓》的“惟人,万物之灵”起,直到清末龚自珍的“天地至顽也,得倮书而灵”止,形成了“人为贵”、“以人为本”的优良传统。  (2)游戏理论。游戏理论的倡导者认为,游戏的目的在于把人从人生义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它不是受物质利益关系左右的活动,它是在特定的时

6、间和空间范围内,忘却了社会的存在、不以社会目的为目的的活动。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构成了一个层次体系,包括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要[1]。任何一种需求的出现,都是以较低层次的需求的满足为前提的,最终使自己更完备,更完美,更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技能。人类在体育过程中,在满足自身认知情感发展的同时,也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要。  (4)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认为,人是有潜能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现人的价值,挖掘和发展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    2.现实的呼唤  (1)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据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公布的一项青少年体质状况的调查显示,“在7~9岁的孩子中,贫血率达到30%;55%的初中生有近视眼,高中生高达70%,大学生则为77%;每年高考体检身体合格率为15%。”[2]与身体变化相伴随的是道德、信念、情操等的退化。调查显示,“有明显心理障碍的小学生平均占10%~15%,中学生占15%~20%,大学生占20%~25%。国内青少年犯罪占整个犯罪人数的80%左右,而且平均每年以2%~3%的速度上升”[3]。上述情况表明

8、,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扰。横向看,原来平均身高低于我国的日本,由于注重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采取营养干预措施并加强体育锻炼,目前,日本青少年的平均身高总体上高于我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而且我国青少年与日本青少年相比,无论灵敏度、爆发力还是耐力,都有明显差距[4]。  (2)社会文化的发展。随着儒家思想及西方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随着现行学校体育教学的弊端越来越多地被暴露出来,现实强烈地呼唤一种新的学校体育价值观的出现。1976年,联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