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音乐元素在中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戏曲音乐元素在中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ID:9661205

大小:5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04

戏曲音乐元素在中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的运用_第1页
戏曲音乐元素在中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的运用_第2页
戏曲音乐元素在中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的运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戏曲音乐元素在中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戏曲音乐元素在中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的运用戏曲音乐元素在中国传统音乐创作中的运用20世纪随着西洋乐器和西方作曲技法的大量使用,中国作曲家开始从民间音乐中挖掘和寻求音乐民族化,在创作中注重发展民族和省、民族节奏和民族复调思维。中国音乐要得到发展就必须要坚持运用中国元素来进行创作,而戏曲音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艺术,在中国传统音乐创作中要体现民族化风格,戏曲元素具有代表性。戏曲音乐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如板式、结构等对音乐的处理有很多独到的精妙之处。灵活地借鉴吸收戏曲音乐中的一些元素,对当代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有非常

2、积极的作用。  1.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器乐音乐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戏曲改革的影响,以戏曲音乐元素为基础的器乐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如以越剧过门为基础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现在家喻户晓,曲中凄美婉转的旋律让大家仿佛置身故事中的世界,亲身经历、目睹了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1958年上海音乐学院向师生征集小提琴作品,从中选取了带有越剧元素的《梁祝》主题,才有了今天我们听到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梁祝》主题是从越剧《梁祝》中过本文由.L.收集整理门的主题进

3、行变奏发展而来,用交响乐与我国传统民间戏曲音乐相结合的手法,按照越剧《梁祝》的故事剧情构思布局,发展展开。运用西方的奏鸣曲曲式并加以小标题,借鉴了越剧中草桥结拜十八相送英台抗婚楼台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全曲一开场长笛演奏的引子表现描写相恋的男女化为蝴蝶在天上翩翩飞舞的优美,笛子缥缈的音色刻画出的音响效果引起人们对这对恋人的同情和惋惜,也表现出越剧优美、细腻,曲调婉转动听的特点。随后用双簧管演奏出全曲的主题,该主题是从越剧中过门曲调接见而来,通过对过门主题的不断变奏表现出爱情的甜蜜美好。然后曲风一转进入欢

4、快的进行,对越剧元素的在此提炼运用表现出英台在学校的欢乐生活。然而欢乐过后是分别,通过对主题板眼的改变,将主题变奏缓慢奏出,用慢板演奏的过门主题变奏,像两人即将分别却又依依不舍,始终不能离去。这种戏曲伴奏音乐中的板眼节奏是我国民间戏曲艺术所独有的,也是不能单纯地用西方音乐体系来认知和解释的。  楼台会这一出中大提琴和小提琴轮流变奏,音乐急转直下,运用了越剧中嚣板的紧打慢唱手法将乐曲发展到高潮的紧张性完全阐释出来。这种传统的越剧表现手法在曲中用打击伴奏乐器和小提琴表现,通过打击乐器的快速演奏来衬托小提琴旋

5、律的凄美婉转。楼台会这段通过运用越剧的嚣板板式,曲中还将京剧中的倒板加入到协奏曲中,将祝英台得知梁山伯去世后悲愤、沉痛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在西方的音乐中很难做到的,传统戏曲元素的融入使《梁祝》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质,小提琴协奏曲至此第一次实现了中国民族化。可以说《梁祝》能够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家喻户晓跟运用越剧元素是有一定关系的,通过运用越剧《梁祝》中过门的主题变奏发展称为一首标题性的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和元素,具有强烈的民族化风格。  2.谭盾《牡丹

6、亭》:传统戏曲与现代音乐表现形式的结合  作为上海世博会的演出节目之一,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让人耳目一新,别具一格。中国作曲家谭盾把传统昆曲《牡丹亭》从梨园戏台搬到了朱家角课植园中。昆曲声腔的婉转旖旎与明代园林的曲径通幽异曲同工,宛如天成。在该剧的音乐上,谭盾先生大胆地启用了中国古代文人音乐乐器,仅用一只萧、一只笛、一把古琴来为《牡丹亭》配乐,三件乐器的古色古韵、昆曲声腔的婉转旖旎与中国传统园林景观融为一体,仿佛让观众中穿越到了《牡丹亭》的故事中。  《牡丹亭》一开场,吹箫的演员坐着一只小船从小河上

7、漂荡而来,古琴声从假山下飘来,杜丽娘在凉亭中吟唱,柳梦梅在假山下拾折扇。这本来是传统昆曲《牡丹亭》中《游园惊梦》一折,现在却被真实地演绎在园林之中。园林就是乐器,风声、流水、山石、花鸟,三件乐器和自然的音响巧妙融合,给现场观众带来从没有体验过的感受。把昆曲的传统表演艺术形式回归到古典园林景观中,不用任何传统昆曲伴奏乐器,打破了传统戏曲中一步千里、插靠千军的程式表演形式。  传统曲目中旦角的一个拖腔、一个动作、一个转身,写意却又内涵丰富。而谭盾版《牡丹亭》中三件乐器,琴、笛、箫也能营造出这样的意境。以前传

8、统梨园剧场里表演的《牡丹亭》可以说是虚中有实,那么园林实景版《牡丹亭》则是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盛行于江南的昆曲《牡丹亭》不但曲名与园林有关,曲境更是与园林相得益彰。课植园的五角亭改成了牡丹亭,亭台楼阁、花鸟鱼虫、一颦一笑、一水一石,真切现实。把昆曲还原到园林当中,肯定比剧场中的表演要显得真实多。在园林中自然即音乐、表演即心声,在这种环境中,终将牡丹亭还原于园林之中。实景的昆曲对于《牡丹亭》从传统的角度上来说是一个很大程度的回归。当杜丽娘唱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