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观察

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观察

ID:9661208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4

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观察_第1页
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观察_第2页
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观察_第3页
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观察作者:王润妹,黎志翔,梁洁霞【关键词】旋转复位手法;牵引;椎动脉型颈椎病  [摘要]目的:对比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的疗效。方法:单纯牵引治疗组(21例)使用坐位颌枕套牵引椅行持续牵引;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治疗组(21例)针对寰、枢椎偏歪情况施行旋转复位手法后牵引,治疗6周及12周后评定疗效。结果:在6周后单纯牵引组总显效率为28.57%,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组总显效率为57.1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较单纯牵引疗效佳。  [关键词]旋转复位手法;牵引;椎动脉型颈椎病  TheEffe

2、ctofRotatoryReductionManipulationPlusTractionandTractionAloneinVertebralArteryTypeCervicalSpondylopathy  Abstract:ObjectiveToparetheeffectofrotatoryreductionmanipulationplustractionanipulationandtractiongroup,jaanipulationin21cases.Effectsaftersixanipulationplustractiongroup.Thereanipulationplustrac

3、tiongroupshoanipulationplustractionaremoreeffectivearemoreefectivethantractionalone.Keyanipulation;Traction;Vertebralarterytypecervicalspondylopathy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1],治疗上以非手术疗法为主。本文的目的在于比较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与单纯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2004年1月到3月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42例门诊病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30岁~68

4、岁:40岁以下2例,40岁~50岁7例,50岁~60岁19例,60岁以上14例。病程最短1周,最长10a。眩晕42例,其中旋转感22例,摇摆感19例,其他感觉1例。X线示颈椎生理弯曲改变者39例,其中颈椎生理变曲变浅6例,变直19例,反张14例;枢椎齿状突与寰椎侧块间隙左右不等宽27例;枢椎棘突偏向一侧40例;齿状突轴线与寰椎的中轴互成夹角5例;椎体前或后缘骨质增生41例,椎间隙变窄41例,C4~5钩椎关节增生24例。28例患者经TCD检查,其中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2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在正常下界者2例,双侧大脑半球供血不平衡者3例。将42例患者依照就诊顺序分成两组,每组21例,即旋转复位

5、手法配合牵引组与单纯牵引治疗组。见表1。  1.2 方法  1.2.1 单纯牵引法    采用坐位颌枕套牵引椅,患者端坐位,颌枕套前带套于下颌,后带下缘平第一颈椎,头部处于中立位,每次治疗20min,选用持续牵引,牵引重量从5kg(老弱者从3kg)[2]开始,视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耐受情况,可逐渐增加牵引重量到自身体重的1/5~1/4为度,一般每周增加1kg~2kg,7d为1疗程,每天1次,每周复查1次。表1病例资料例(%)症状与体征(略)  1.2.3 旋转复位手法配合牵引法    针对颈椎棘突偏歪情况施行旋转复位手法,让患者坐于高矮适中的治疗椅上,身稍后仰,靠于椅背,医者立于其后,嘱其放松。

6、以枢椎棘突向偏歪为例,医者以右手拇指轻轻扶按于枢椎棘突的左侧缘,同时控制患者头部前屈角度(前屈角度以偏歪棘突节段不同而异)。保持此角度不变,将患者头稍向右摆,并将面旋向左。医者稍弯腰,用胸部轻轻压住患者头部,使其保持此角度,左手屈肘,屈左前臂,用肘弯勾托患者下颌部,前臂及手部配合胸部将患者头颈部抱住,以便协调控制头部,并稍向上提拉,带动患者头部在此角度向左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双手协同配合用一巧劲,左手带着患者头部继续向左稍作超限度旋转,右手拇指同时将枢椎棘突向右侧推顶。此时,该棘突有被推动移位感,且常伴随听到“哒”的清脆响声。再将颈部复回中立位,检查复位效果,若复位不完全,可继续用手法纠正。棘

7、突向左侧偏时,操作方法同上,方向相反。复位前后配合局部软组织按摩放松手法。行旋转复位手法后配合牵引治疗,牵引方法同上。每周复查1次,如发现错位,以同法复位并放松。结果行统计检验。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不接受药物及其他治疗。6周后及12周后评定结果。6周后临床症状消失者无需继续治疗,每周仍旧复查1次;显效者继续治疗至12周。  1.2.3 两组资料的可比性    本研究两组间各因素经统计处理,其差异无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