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汉武帝尊儒问题”——与孙景坛教授商榷

也谈“汉武帝尊儒问题”——与孙景坛教授商榷

ID:9666571

大小:6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5

也谈“汉武帝尊儒问题”——与孙景坛教授商榷_第1页
也谈“汉武帝尊儒问题”——与孙景坛教授商榷_第2页
也谈“汉武帝尊儒问题”——与孙景坛教授商榷_第3页
也谈“汉武帝尊儒问题”——与孙景坛教授商榷_第4页
也谈“汉武帝尊儒问题”——与孙景坛教授商榷_第5页
资源描述:

《也谈“汉武帝尊儒问题”——与孙景坛教授商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也谈“汉武帝尊儒问题”——与孙景坛教授商榷摘要:近年来,孙景坛教授的“新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学术谎言引起传媒关注。但事实上,这种所谓新说并没有令人信服的论据,尤其想当然认为《董仲舒传》乃班固作伪,而且在许多史实、史料的解读上都存在严重疏漏或“硬伤”,其结论根本不能成立。关键词:汉武帝;独尊儒术;贤良对策《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发表孙景坛教授《汉史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新探》(以下简称《新探》)一文,读后颇有疑问。考虑到其中与笔者有关的只是“汉武帝尊儒问题”,本文也就此谈谈一

2、些看法,与孙教授商榷。一、关于“绌抑黄老崇尚儒学”的解读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孙教授“十年”来始终强调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学术谎言”,实际汉武帝尊儒应叫田蚡“绌抑黄老崇尚儒学”。《新探》又再一次对这一观点予以重申。笔者则感到费解。既然孙教授也认为汉武帝确曾尊儒,那么又为什么认定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学术谎言呢?看了《新探》的具体论述,才知道其中原来还另有“深意”——为什么把汉武帝尊儒叫田蚡“绌抑黄老崇尚儒学”?历史事实告诉我们:1、此事乃田蚡所为,与董仲舒无涉。2、田蚡此举的过程是

3、和平的,并未“罢黜百家”。3、未有“独尊儒术”的事实。汉武帝尊儒后,除举行儒学考试外,还举行一般文学贤良考试。“刑法”和“黄老”派虽被“罢绌”,但两派的学者仍可通过其他途径当官,如主父偃是上书、卜式是放羊、汲黯是选拔等。《史记·封禅书》还载:汉武帝因封禅问题对儒官不满,曾“尽罢诸儒不用”——把他们全都撤了。然而这种“深意”却恐怕纯属误解。首先,作为国家政策,所谓“绌抑黄老崇尚儒学”,这实际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不过说法不同而已。众所周知,西汉前期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主要是黄老学说,因而“绌抑

4、黄老崇尚儒学”也就意味着儒学取代黄老成为西汉王朝的指导思想,并在各种学派当中居于尊崇地位。而其他学派尽管也还存在,甚至或多或少仍有着影响,但就指导思想的选择来说,却已经被西汉王朝所否定,亦即所谓“罢黜”。所以《新探》既认为汉武帝尊儒是“绌抑黄老崇尚儒学”,却又强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学术谎言,显然是自相矛盾。至于说此事究竟是田蚡所为,还是董仲舒所为,则只是一个枝节问题。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个巨大工程,其中凝聚了汉武帝及其君臣许多人的心血,而并不能把它简单归功于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

5、其次,所谓“汉武帝尊儒后,除举行儒学考试外,还举行一般文学贤良考试”云云,这是对汉代贤良文学对策的曲解。实际上,汉代自武帝开始,贤良文学对策就都是儒学应对,所谓贤良文学也都是儒生。如贤良,其全称为“贤良方正”,被举为贤良的都是有一定功名即做过官的人,而且多为名儒。《史记·儒林列传》载,《诗》学大师辕固“孝景时为博士”,后拜清河王太傅,病免,武帝“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就是一例。《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焉”;《汉

6、书·公孙弘传》,弘学《春秋》,武帝初即位“以贤良征为博士”,后免归,“元光五年,复征贤良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弘”。也都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公孙弘此次对策,所征召的贤良文学共有“百余人”,《公孙弘传》亦记载武帝是“策诏诸儒”。而文学通常即指儒学。如《史记·儒林列传》称:“自此以来,则公卿大夫士吏多斌斌文学之士矣。”又《汉书·隽不疑传》曰:“隽不疑……治《春秋》,为郡文学。”就征召对策的文学而言,则指有一定名气但还没有功名的儒生。如盐铁会议,由于文学皆未任官职,桑弘羊就挖苦他们是“布褐不完,糟糠不饱”[

7、1]的鄙儒。可见,所谓“文学贤良考试”,这本身就是其尊儒的表现。而《新探》却以此为据,岂不荒唐!再次,《新探》提出“‘刑法’和‘黄老’派虽被‘罢绌’,但两派的学者仍可通过其他途径当官”,所举事例皆误。根据《汉书·主父偃传》可知,主父偃并非“刑法”或“黄老”中人。他最早学“学长短纵横术”,属于纵横家,“晚乃学《易》、《春秋》、百家之言”,实际已转变为儒家。卜式也并非“刑法”或“黄老”派,而是一个思想接近儒家的大农牧主。他是因为主动捐献钱财支持武帝对匈奴战争被立为典型而当官的,如《汉书·卜式传》云:“

8、是时富豪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式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他早年对其弟曾多次推让钱财(儒学即倡导推让),在武帝对匈奴的战争中又多次捐献钱财,后来做了高官则和董仲舒上下呼应,反对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政策,可见他根本不可能是“刑法”或“黄老”中人。至于汲黯,他虽然“学黄老言,治官民,好清净,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但他却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2],并与汉武帝有着比较特殊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应该是一个渐进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