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探究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探究

ID:9669262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5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探究_第1页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探究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美贸易失衡问题探究  一、中美贸易失衡现状  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由于两国统计方面的技术原因和方法误差导致统计数字差别巨大,美国的统计显示,在中美贸易中,1972年~1982年为顺差,1983年开始出现逆差。而中国的统计则表明,在从1979年~1992年的14年里,中方一直为逆差,于1993年转为顺差。不论是中方数据还是美方数据都表明,中美之间贸易逆差增长速度惊人。2007年,中美贸易顺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达到1633.2亿美元,美国数据更为2012.6亿美元。中美贸易逆差迅速扩大,已经成为美国对外贸易

2、最大的经济问题。  中美贸易失衡还表现在进出口的产品结构的变化。中国不仅劳动密集、低附加值产品在美国市场上占有率不断上升,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在美国市场占有率也迅速提高。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占其进口技术产品总额的比重迅速上升。根据美国统计数据,2002年这一比重为10%,到2006年9月上升到18%。  二、汇率变动对贸易差额的影响分析  “入世”以来,我国贸易规模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中美贸易也在两国的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双边贸易中,中美两国的进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

3、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中美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224.8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其中,中国自美国进口712.6亿美元,同比增长20.3%。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  从数据分析来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额不仅没有降低,同比反而稳步提高,只是同比增长速度放缓;进口贸易也在逐年增加。汇改后的进口贸易同比增长速度,反而没有出口贸易增长速度快。说明中国还未充分发挥人民币升值后的购买力优势,对美国的进口贸易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掘。  三、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分析  1.中美储蓄方面的差距是造成中美贸易失衡的主

4、要原因  根据双缺口模型S-I=X-M,一国如果国内储蓄大于投资,出口就会大于进口,从而在贸易上就会出现顺差,而当国内投资大于储蓄,进口就会大于出口,从而表现在贸易上就表现为逆差。  自从1971年美国首次出现贸易赤字以来,美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尽合理,低储蓄,高消费导致供小于求。2005年美国个人储蓄率为-0.4%,2006年跌至-1%,创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是与储蓄相比,美国的投资率却表现出强劲的势头,从1991年的15.3%升至2007年的42.5%,较高的投资占有率而较低的

5、储蓄占有率形成严重储蓄投资的缺口,这在贸易收支中表现为进口大于出口,出现逆差。  与美国相反,由于发展经济的需要,我国的投资支出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1990年~2007年的平均投资占有率为36.1%,相对于投资而言,我国由于传统习惯、经济体制改革等原因一直保持更高的国民储蓄率,较高的储蓄而相对较低的投资使得储蓄和投资占有率之差为正值,这在国际收支上就表现为出口大于进口,出现顺差。  2.中美贸易失衡的结构性原因分析  从产业来说,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而美国则在技术和人力资本密集的产业

6、。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一些资本密集或高技术产业,美国集中于研究与开发、核心和关键部件的生产,而将产品的组装加工环节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生产。美国对中国的进口贸易商品主要是生活必需品等初级产品。此类商品价格偏低,需求量大,使用周期短,重复购买使用次数多。而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主要为化工、高利技产品。此类商品价格偏高,需求量较小,使用周期长,不易重复购买。  3.美国在中国的加工贸易和投资发展,加大了中美贸易不平衡  美国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有大量子公司,把原本由本国生产或出口的大量商品及服务转化为海外

7、子公司的巨额生产与出口,并相应地增加美国公司从其海外子公司对美国的进口,从而扩大了美国的“外贸逆差”。美国也逐渐将国内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中国,美国对中国市场的直接投资不断向纵深发展,其中美国跨国公司在华直接销售和向母国返销占据很大份额。实际上,中国大量商品的出口是美国跨国公司向母国进行返销,中国从中只赚取了微薄的加工费,而美国跨国公司从中获得巨额的投资收益。如果扣除跨国公司的海外净销售和出口,美国的逆差就会大大缩小,甚至出现顺差。  [3]沈国兵: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关系:实证分析.《当代财经

8、》,2005第1期  [4]陈平:进口国汇率波动影响中国出口的实证分析.《国际金融研究》,2006第6期  [5]郎丽华: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影响与政策建议.《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第7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