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置管引流的护理与观察

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置管引流的护理与观察

ID:9669367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5-05

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置管引流的护理与观察_第1页
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置管引流的护理与观察_第2页
资源描述:

《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置管引流的护理与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置管引流的护理与观察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的病症,是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胸膜腔积液的形成和吸收动态平衡,导致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缓,临床产生胸腔积液[1]。常见于结核性、炎症性、低蛋白性、肿瘤性等原因。本科于2005年6月~2006年10月使用深静脉针对68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置管引流,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8例患者中,男47例,女21例,年龄41~76岁,胸腔积液量在中等以上;7例为结核性,4例为脓性,57例为肿瘤性,置管时间3~14天,平均6.1天。1.2物品备

2、用深静脉针一套(内有深静脉穿刺针、金属导丝、硅胶管、皮肤扩张器、肝素帽)缝合包、灭菌手套、3M敷贴、一次性引流袋、治疗盘一套(内有5%的PVP碘,75%的酒精,棉签和胶布),并备阿托品、肾上腺素、利多卡因各一支,5ml注射器一副,床边备氧气。1.3方法根据病情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按常规胸穿部位(肩胛下线7~8肋间或腋中线5~6肋间)或根据B超定位选好穿刺点。消毒皮肤,术者戴灭菌手套,铺洞巾,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局麻,选好穿刺点,用深静脉穿刺针垂直胸壁缓慢进针,有突破感并见有胸腔积液进入穿刺针时,即停止推进,用左手固定穿刺针,右手将金

3、属导丝顺着穿刺针孔导入胸腔约10cm,退出穿刺针,再用皮肤扩张器顺金属导丝扩张穿刺进针处,退出扩张器,再将硅胶管顺金属导丝导入胸腔约10cm,然后退出金属导丝,将硅胶管接口与引流袋相连,将硅胶管侧翼缝于皮肤,用3M敷贴固定,使胸腔与引流袋之间形成了与输液形态倒置的引流系统[2]。2结果68例胸腔置管引流均有肺复张,4例脓胸进行胸腔灌洗引流,肿瘤性的胸腔积液进行间断引流,置管14天;无一例发生气胸、皮下气肿及复张性肺水肿,未发生胸壁、脏器及组织的损伤。3护理3.1术前护理(1)向患者讲解胸腔置管的目的、方法及必要性,介绍导管的特点

4、,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和顾虑,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2)讲解术中患者必须配合的要点:穿刺过程中不改变体位,不咳嗽及深呼吸,以免损伤胸壁组织器官。3.2术中护理3.2.1体位若取坐位,则让患者坐靠背椅,双手置椅背上,头部伏于椅背;若取半卧位,则上身稍转向健侧。3.2.2病情观察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及进针后的反应,若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胸闷等,立刻停止进针,并予平卧位,并予必要的紧急处理,本组置管引流均未发生上述反应。3.3术后护理3.3.1观察引流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注意引流液的量、色、及性状

5、,并注意控制引流速度,每天基本不超过2000ml,引流液为淡黄色,血性和脓性,胸腔积液必要时进行细菌培养,若患者出现频繁剧烈的咳嗽,应夹管,以防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本组患者未发生复张性肺水肿。3.3.2引流袋及穿刺点的护理用无菌技术每天更换引流袋,需夹管时用稀肝素液(生理盐水250ml+肝素注射液1ml)封管、夹管,再用肝素帽封管。每1~2天更换3M敷贴,观察进针处皮肤有无红肿及分泌物,用5%的PVP碘消毒进针处,然后用75%的酒精脱碘,待局部皮肤干燥后再贴3M敷贴。嘱患者活动时引流袋位置不能高于进针处,以防逆流引起感染,活动时

6、幅度不能太大,以防引流管滑脱,导致引流失败。4讨论使用深静脉针置管引流,避免了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组织损伤,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且操作方法简单方便。引流速度可调节,引流量可控制,避免因过多、过快引流引起复张性肺水肿的发生。硅胶管柔软,弹性好,对局部刺激小,患者感到舒适,体位改变时不引起疼痛,携带方便,对患者活动、睡眠影响不明显。使用肝素帽封管,可用于长期引流而不引起感染,可反复进行胸腔内注射药物或胸腔冲洗,可反复留取标本,动态观察胸腔积液消失情况,达到各种治疗目的。缺点:硅胶管口径较细,容易被胸腔积液中的坏死组织及纤维、血凝块等堵塞。

7、【参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