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化:思想的最终归宿

意识形态化:思想的最终归宿

ID:9670866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5

意识形态化:思想的最终归宿_第1页
意识形态化:思想的最终归宿_第2页
意识形态化:思想的最终归宿_第3页
意识形态化:思想的最终归宿_第4页
资源描述:

《意识形态化:思想的最终归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意识形态化:思想的最终归宿一、政治哲学跨文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所说的"东方",泛指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东亚广大地区。这里所说的"东方新社群"理念,指在具有东方儒家文化历史传统的广大地区,对传统的社会政治理念进行创新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在于严肃反思和活化东方古代的政治思想传统资源,并以理解的态度借鉴西方传统的和当代的政治思想资源,力图以此探索建构我们时代的东方政治哲学理念的可能性。如果同意艾赛亚·柏林的价值多元性及其不可通约性(thepluralityandtheinmen-surabilityofvalues)、以及世

2、界诸文化与文明的多样性及其不可通约性(themultiplicityandtheinmensurabilityofdifferentculturesandcivilizations)的观点所强调的对不同文化的尊重的话,那么,东方学者立足于东方社会本身的实际,在东方地缘文化中进行与促进东方文化进步相关的政治哲学理念的探索,在学术上就应该被认为是合法的,而且应该被认为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东方文化具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它随着东方文明的发展而发展,久经五千年而无中断也未衰亡,在一定意义上说,从19世纪以来,它就经历着正确处理与西方

3、文化关系的磨练,而在已经来临的新世纪中,各个方面的发展显示,它有可能焕发出自己的独特光彩。在这个总体的态势中,建构东方政治理念的思想任务,是推进全人类政治理念进步的重要工作之一。从理想主义的立场来说,因为我们都是人,所以,全人类的文化及其所有伟大理念似乎都应该是统一的、应该具有许多普遍性的东西。我们赞赏并且也向往这种立场。但是,从人类文化的不同历史和现今的实际状况来看,世界各地的文化,包括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具有不同的传统。因而应该承认东方的政治理念与西方的差异事实。只有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抱着寻求共同性的愿望,才能找

4、到普遍性的东西。因而,如果要谈论全人类共同的政治理念,其思路似乎不应该是:马上不加论证地就以某一个地方的现成政治理念(例如西方的或者东方的)作为全世界政治哲学的最高范型。而应该是:首先以跨文化批判的理性态度,分别搞清楚各个地域文化的不同的政治理念(关于这一点,我十分同意著名经济学家AlbertoO.Hirschman教授30年前在《ack和JamesL.Payne两人研究拉丁美洲政治的著作的评论1),然后才能够有可能寻求它们的理性综合。二、反思中国现代中的文化偏向各个文化地区政治理念的思想基础是该地的文化基本构架。为了

5、探索政治理念所包含的实际意义,即其依附着文化圈生存的整体意义,就应该首先明了该文化的基本构架和其时代倾向。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期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开创了中国人崇尚西方"科学"和西方"民主"的风潮,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旗帜,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是,在这个思想运动中隐含着一种绝对化的思想方法,即认定:中国传统文化完全对立于西方现代文化;而且这种对立似乎是无法调和的。于是出现了如下两种偏向。一种是在"破旧立新"的口号下,不少知识分子把中国传统文化全部当作"陈旧"的东西,进

6、行了比较简单的概括和处理,当然就把中国传统政治理念的全部内容,同"封建专制主义"一起被作为"反动的"东西统统抛弃了;同时,却把西方文化(主要是西方的政治和自然科学的概念)当作救治本民族于危难的"法宝",而缺乏对它们进行跨文化理性审思的态度,导致了对拿它们来解决中国问题的有效性的过度乐观,以至盲目崇拜。这就是惯常所说的"自由主义"和"激进主义"立场的起源。另一种是坚持中国传统文化在本土现实生活中的自足性和完满性的立场,坚持传统的"中央之国"的世界观,坚持认为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图景中的根本优越性的立场,而拒绝承认西方文化中

7、的先进性的东西对中国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在根本上对西方文化采取拒绝和蔑视的态度。在这种态度中,包括着对西方传统政治理念和近代以来的主流政治制度的完全的拒绝和激烈的批判。这就是所谓的"保守主义"的立场,也即是早期的"当代新儒家"的立场。在其后的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连续不断的革命年代,上述两种偏向得到了很大的纠正,但是,它们作为思想传统所具有的在集体无意识层面表现的顽强性,至今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影响着已经步入新的思想史时代的中国人的思路,包括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研究政治理念的一些思路1a。三、传统中国政治哲学中的死的东西和

8、活的东西从历史主义的实证立场看,两千多年来,在中国传统政治实际运作中起决定作用的思想中,"封建专制主义"、"家天下"、"族群主义"等理念,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经过20世纪的传统思想批判,人们普遍认为上述理念是中国政治哲学中已经过时的"死的东西"。即使它们还在一些人们的意识中仍然还没有彻底死亡,但是它们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的逐步彻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