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题库(完成)

论述题题库(完成)

ID:967618

大小:3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10-22

论述题题库(完成)_第1页
论述题题库(完成)_第2页
论述题题库(完成)_第3页
论述题题库(完成)_第4页
论述题题库(完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述题题库(完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食品生产过程中都要进行检验,就其食品生产许可检验工作程序及要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一)通知检验事项。资料审核和现场核查结论符合规定条件要求的,许可机关应当向申请人送达准予生产许可决定书和食品生产许可证及副本。告知申请人批量食品抽样基数、检验项目等食品审查细则规定的事项。(二)样品抽取。许可机关接到申请人生产许可检验申请后,审查组织部门及时安排人员按细则规定的抽样方法实施抽样。样品一式两份,井加贴封条,填写抽样单。抽样单及样品封务应有抽样人员和申请人签字,并加盖申请人印章。(三)选择检验机构。申请人在仑布的检验机构名单中选择作为生产许可的检验机构。(四

2、)样品送迭。封存的两份样品由申请人在7日内送达检验机构,一份用于检验,一份用于样品备份。申请人应当充分考虑样品的保质期,确定样品送达时间。(五)样品接收。(1)检验机构接收样品时应认真检查。对符合规定的,应当接受;对封条不完整、抽样单填写不明确、样品有破损或变质等情况的。应拒绝接收并当场告知申请人,及时通知审查组织部门。(2)对接收或拒收的样品,检验机构应当在抽样单上签章并做好记录。(3)检验机构应当妥善保管已接收的样品。(六)实施检验。检验机构应当在保质期内按检验标准检验样品,并在1o日内完成检验。(七)检验结果送迭。检验完成后2日内检验机构应当向审查组

3、织部门及申请人进送检验报告。(八)许可检验复检。检验结果不合格的,申请人可以在15日内向许可机关提出生产许可复检申请。许可机关接到申请人的生产许可复检申请后,参照以上三至七项规定执行。2、论述题绿色食品的生产原理。绿色食品的特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绿色食品的定义是:在无污染的生态环境中种植及全过程标准化生产或加工的农产品,严格控制其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使之符合国家健康安全食品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要想成为绿色食品,必须符合一下几点: 一、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分别对绿色食品产地的空气质量、农田灌溉水质量、畜禽养殖用水质

4、量、渔业水质量和土壤环境的质量的各项指标、浓度限值做了明确规定。 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如农药、肥料、饮料和食品添加剂等生产资料使用方面的规定,另一部分是针对具体种养殖对象的生产技术规程。 三、绿色食品产品标准。对初级农产品和加工产品分别制定相应的感官、理化和生物学要求,例如前面谈到的蔬菜标准。 四、绿色食品标志使用、包装及贮运标准。为确保绿色食品产后在包装运输中不受污染,制定了相应的标准。3、现在越来越多的转基因食物进入市场销售,对于转基因食物,评论有褒有贬,你有哪些看法。答:回答有褒有贬,全面。4、中国传统饮

5、食文化的辩证认识观。饮食是人类生存的本能。人类的饮食在其不断发展过程中,同时创造和积淀了璀璨而深厚的饮食文化。把饮食中有关吃吃喝喝的问题提升到文化层面,说明了饮食不仅仅只是裹腹之需,同时还是一种重要的精神产品,即饮食在为人体提供必须的营养素和能量的同时,还反映和满足人们精神层面和道德领域的需求。饮食文化问题,既涉及到人类最根本的生活方式问题,又涉及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哲学问题,而且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具体反映。“民以食为天”,这应当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人素来以“口福”作为人生最大的幸福,这样一种人生价值的取向,如果不能做到自觉地要求和约束自己的饮食思想和行为,任

6、其自发、自由地膨胀,其结果必将阻碍人性变得更加高尚和文明。中国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但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源远流长的中国饮食文化中既包含着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精华,同时也包藏着一些违背饮食初衷的糟粕,诸如根深蒂固的奢靡、暴殄和强让之风,可以说流毒不浅,这对于构建科学、文明、健康的中国现代饮食文化是非常不利的。研究和学习中国饮食文化,就是为了发掘和弘扬其中包含的富有民族特色和生活及社会价值的精华,发现并摒弃其中有违饮食初衷和科学及人文精神的糟粕,以更加科学、文明而富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的饮食形式和饮食内容,为不断提高国民的生活品质和生活品

7、味服务,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同时为世界饮食文化的大交流服务。5、味是中国菜的核心评价标准。中国自古以来就把味觉纳入了审美的范畴,甚至认为美感起源于味觉。味觉的审美功能已经在物质与精神、生理与心理、灵与肉的结合上形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中国人认为,如就饮食的生存需求而言,有食未必有味;但就饮食的活动品质而言,美食必重美味。于是,将味视为食物之本,饮食之魂,并以此作为衡量食品质量的核心要素。中国菜的调味和品味都是一种艺术活动。中国饮食历来注重五味调和。五味不仅包括食物基本的五味(酸、甘、苦、辛、咸),还包含食物质地的五味(脆、嫩、细、酥、

8、软),口感的五味(丰、腴、爽、适、舒),食性的五味(温、热、寒、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