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ID:9683090

大小:168.0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05-05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单元说明】本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它们分别是《社戏》《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和《口技》。《社戏》是回忆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小说。文章采用写意笔法,于优美的意境中包孕着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珍惜与眷恋。《安塞腰鼓》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散文。《竹影》则是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观舞记》是对印度舞蹈艺术的形象展现。《口技》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五篇文章表现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如乡村戏剧、民间传统艺术、舞蹈艺术及绘画艺术,但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并不仅局限于文化艺术。像《社戏

2、》中不仅有地方戏曲方面的内容,更主要的是反映了孩子们天真可爱的童年生活;《竹影》中精彩的童趣表现;《安塞腰鼓》中演绎的生命的力量;《观舞记》中展现的中印人民的浓厚友谊。因此,本单元的教学要充分发挥选文的题材优势,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学习中体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学习。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是“戏曲大舞台”意在以了解欣赏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交流、合作、探究等综合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继续扩大识字量,积累词语,丰富词汇量。2加强朗读训练,培养语感,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美。3激活思维,多角度理

3、解课文内容,形成和表达个性化的见解二、过程与方法:1指导运用“粗读——细读——精读”阅读法;“朗读理解——诵读品味——精读赏析”阅读法;比较阅读法等多种阅读方法理解课文,丰富阅读形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探究性阅读,练习在交流和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判断,总结阅读体验。3搜集和整理资料,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三、情感、态度和价值:1开阔视野,接触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形式,丰富文化素养,初步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观、价值观。2感悟作品中所表现的作家对生活的体验,引发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陶冶情操。【教学指要】《社戏》课型:讲读型基本教学思路: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概括文中的主要事

4、件,勾画出景物描写的语句,揣摩作者精心选材、结构文章的方法。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面入手,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文中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纯朴真挚的思想感情。《安塞腰鼓》课型:朗读品味型基本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在读清节奏、读准感情、读出气势的基础上,借助媒体的视觉镜头,加深对安塞腰鼓恢弘场面的直观认识,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竹影》课型:课内自读型基本教学思路:朗读品味文中重要的语句,联系自身生活实际,体验课文中蕴含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同时,培养自己追求艺术、享受艺术、创造艺术的能力。《观舞记》课型:课内自读型基本教学思路:朗读全文,揣摩文章的写法,学习如何用语言表现其他的艺术形

5、式。充分发挥想象力,领悟印度舞蹈的魅力。努力广泛地接触、吸收、借鉴外国的优秀文化。《口技》课型:讲读型基本教学思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大意,注意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及用法,找出正面描写口技者表演情况和侧面描写听从反应的语句,理清摹写声音的层次,感悟作者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赞美之情。 16 社戏【教学目标】(一)知识储备目标:1.会读会写“惮、撺掇、凫、潺、蹿”等词语2.了解鲁迅及其代表作品(二)能力培养目标:               1.品味富于表现的语言,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2.理清故事情节,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体会景物描写的

6、作用。3.学习通过语言行动等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三)情感体验目标1.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2.会农家少年淳朴善良、好客能干的优秀品质和“我”与农家少年的诚挚情谊,培养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教学设想】(一)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难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疑点:社戏并不好看,但为什么“我”不能忘怀。(二)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1.课型:讲读型2.基本教学思路:在反复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段概括出文中的主要事件,勾画出景物描写的语句,揣摩作者精心选材,结构文章的方法。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面入手,分

7、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文中所表现出的对劳动人民纯朴真挚的思想感情。本课的设计,注重学生对课文的阅读,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感悟。教学重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读书的方法。因此本课设计“粗读—细读—精读”的阅读活动。另外,语文学习要以学生为主,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使学生在交流思考中理解内涵,感悟童年生活的美好。【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快乐的童年常常是我们记忆中的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