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治概念的界定

关于政治概念的界定

ID:9711670

大小:6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5-06

关于政治概念的界定_第1页
关于政治概念的界定_第2页
关于政治概念的界定_第3页
关于政治概念的界定_第4页
关于政治概念的界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政治概念的界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政治概念的界定一、政治是一种社会现象一般来说,政治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门槛”后的一种社会现象。它与经济、文化共同组成社会的三大领域。在古往今来的文明社会历史中,政治是整个文明的一部分,是各个民族都不能离开的社会组成部分。一个民族政治文明发展的状况、程度,既体现了该民族的社会、经济制度,也反映出该民族整个文明的发展程度和水平。政治现象从其产生时起,便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社会各阶级、阶层的人们无不对政治发表自己的看法。由于各民族的历史条件不同,各阶级、阶层的社会地位不同,因此对政治的看法也大相径庭。我在1980年曾发表了《关于政治学研究对象的史的考察》一文。(原载〈政治与政治学〉

2、1981年群众出版社出版;2001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西政治文化论丛》又重新刊载)。在这篇文章中我曾对西方、中国和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学对象问题做了简要的考察。当时文章虽然还比较粗略,但也基本能反映其大体情况。还可以作为今天我们研究政治学对象问题的参考。不过,这篇文章只是从政治学的研究对象问题入手,指出无论西方、中国,还是马克思主义,无论其对政治的理解有何差异,但都是以国家问题为其研究的基本内容。然而该文对什么是政治的问题并未具体论及。这里,我想仅就我对政治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在西方,政治一词,英文为politics。原文来自古希腊文的polis,为城邦之意。politic

3、s按字源说,是polis与tic(science)合组而成,意为关于城邦的科学。science一词,按其原意是知识或学问,含有一切有系统的知识的意思。在西方,一般仅指自然科学而言。在W.C.丹皮尔所著《科学史》中给科学界定为“关于自然现象的有条理的知识。可以说是对于表达自然现象的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性研究”(商务印书馆中文版,第9页)。科学和技术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作为科学的实际内容,应该不仅包括研究自然现象的自然科学,而且也应包括哲学、语言、历史等人文现象和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现象。即所谓人文社会科学。长期以来,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着重对国家问题进行抽象的理性思考,即对

4、国家的起源、本质、制度、机构等范畴和概念进行抽象推理研究。直到上世纪中叶,才由对制度的静态研究发展为着重对政治行为的动态研究。中国传统对政治的解释,人们常引用《尚书·毕命》“道洽政治,泽润生民”来说明此词古已有之。实际上,中国古代政与治是不相同的两个词。有所谓“政者事也,治者理也”的说法。“政”是事务,是静态的,而“治”则是动态的。所谓“以政治之”就是用政治、行政手段来治理。中国古代讲的治道、治理、为政、行政都是这个意思。所以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谓政治是蕴含于整个社会之中的,是动态的。早在汉代司马谈说到“六家要旨”时就已说过“《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

5、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也,直所以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直到近代,孙中山先生也还把政治说成是“管理众人之事”。简言之,在中国,政治的含义就是指治理国家,实际是讲的统治方略、政策和活动等。在我国,政治自古就是动态的“政”,是务实的。这也构成我国政治文化的一大特点。所以说,政治这种社会现象,既是观点,又是制度,也是行为。政治学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认识国家、组织国家和管理国家的科学。二、政治的前提、基础是利益人本性上是要过社会生活的。马克思说:“人是天生的社会动物”。又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我国的荀子也说:“

6、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牛马为用,何也?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这些都是说明过有组织的生活是人的自然本性的要求。在群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便要发生往来,产生各种关系。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们为了生活,首先要从事物质生产,从而形成生产关系。(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序》中曾提出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二元观点,对此问题过去曾有过争论。但实际上没有人类的自身延续,何谈物质生产。物质生产的目的还不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孔子从人性角度也谈到这个问题,所谓“食、色,性也”。当然,这些实际上是人的自然本性。而人与动物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他的社会本性。)其次,人们在发生各种关系中,都是

7、为了得到“好处”,实现各自的利益。在西方,“利益”这个概念的英文为interest,benefit,简单说就是得到“好处”,另外,还有权利、兴趣的意思。认为人们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得到“好处”、“利益”。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利益”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义利之辩是我国历史上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各家各派的看法极不一致。儒家表面是反对谈“利”的。孔子就“罕言利”,还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更是明确地把仁义与利欲截然对立起来。墨家是讲“利”的,他们主张“兼相爱,交相利”,讲“兴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