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的社会力量贡献

惠州的社会力量贡献

ID:9712517

大小:71.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5-06

惠州的社会力量贡献_第1页
惠州的社会力量贡献_第2页
惠州的社会力量贡献_第3页
惠州的社会力量贡献_第4页
惠州的社会力量贡献_第5页
资源描述:

《惠州的社会力量贡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惠州的社会力量贡献  社会力量有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能够有效弥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所带来的缺陷,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中政府与公民社会的良性互动,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近年来,惠州市从实施阵地均衡化、活动品牌化、队伍常态化、机制长效化等四方面着手,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基层主体、城乡共享的公共文化建设模式。2012年,惠州市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总计1.62335亿元,其中社会资金及其他投入3973.8万元,占比24.5%,社会资金的投入呈现逐年递增之势。但就社会力量参与

2、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与发展态势而言,仍需要进一步提高与拓展。本文从分析惠州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入手,探讨如何构建科学有效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以及如何健全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与机制。  一、惠州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惠州市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仍有欠缺,主要表现为:  1.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还较少。目前惠州市的公共文化设施,除了商住小区的文化设施由开发商投入较多外,其

3、余的基本上还是以政府财政拨款建设为主。  2.企业捐资参与公益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积极捐资参与公益文化活动的企业还不多,有些捐资赞助的企业是在政府部门的邀请下被动参与的,主动参与的热情并不高;民间文化团体到企业拉赞助还较为困难。  3.文化类社会组织少。惠州市的文化基金会仅有五家;文化类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也不多,如以惠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为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仅有13家;以惠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为主管单位的社会组织也仅有24家。虽然惠州市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努力正开始逐步取得成效,但目前总体上,惠州市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仍然还处于主要由政府组织发

4、动、财政投入的阶段。例如,在2010年惠州市承办和参与的47项省级以上重大文化活动中,有社会力量参与承办的仅有11项。这说明,社会力量兴办文化的热潮还没兴起。  (二)原因分析  1.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策法规不健全、实施难。国家和省市虽然重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规定,但由于尚处在探索发展阶段,一些政策法规较为宏观,指导性虽强但缺乏可操作的实施细则。以税收优惠政策为例,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等一些税收优惠政策,但具体到惠州市,尤其是到下辖的县区、乡镇一级的基层,可操作性的细则与程序、可量化的评估机制几乎都没有

5、建立起来,政策执行环境也不成熟,这就使得国家政策难以落实生效。此外,享受优惠待遇的手续也较烦琐。例如社会组织在申请取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时,就需要民政、财政、税务部门联合审核确认,审核程序比较复杂。由于手续繁多,不少企业及个人宁愿选择直接捐赠的方式,这样就导致政府优惠政策的激励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2.没有建立社会资金投入的稳定机制。近年来,有些企业和基金会,开始通过捐赠钱物、冠名赞助、建立文化基金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但基本上都是少数企业或社会组织的自发行为、零星参与,尚未形成稳定的社会资金投入机制。许多企业出资赞助都是应党政领导及亲朋好友的邀

6、请而为,并不是某种社会背景下的自愿顺势而为,所以往往不具有计划性、稳定性。  3.文化类社会组织尚不发达。我国的社会组织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每万人拥有的社会组织的数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拥有的数量。文化类公益社会组织偏少,公共文化发展类基金会更少。惠州市公共文化发展类基金会只有广东叶挺将军文化传承教育基金会、惠州市国辉公益基金会等区区五家。此外,一些文化类社会组织由于社会资源缺乏、资金不足、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等原因,难以维系,很少开展活动。  4.实践中对于公共文化物品和服务的分类还不明确。政府部门对公共文化物品和服务的分类还没有科学划分,明确分类。没有根据公共文

7、化物品和服务的性质(纯粹公益性质、有限竞争性质、有限排他性质)进行分类投资、引导、管理,这使得造成将纯公共文化产品及服务与准公共产品及服务混淆,从而在政策制订时,就会在供给方式的操作上有所失误。  二、构建科学有效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  (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探索  当前,我国政府正处于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时期,社会公共产品及服务由政府单一提供向多元合作供给,已经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趋势。就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而言,理论界认为,根据公共文化服务的属性,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应该坚持权威型供给、商业型供给和志愿型供给三者相结合的多元化供

8、给模式。也就是说,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中,政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