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兴斯泰纳理论对当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凯兴斯泰纳理论对当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ID:9712599

大小:58.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06

凯兴斯泰纳理论对当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_第1页
凯兴斯泰纳理论对当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_第2页
凯兴斯泰纳理论对当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_第3页
凯兴斯泰纳理论对当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_第4页
凯兴斯泰纳理论对当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凯兴斯泰纳理论对当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凯兴斯泰纳理论对当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摘要:凯兴斯泰纳是德国职业教育理论界的代表人物,他的很多职业教育思想成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依据。凯兴斯泰纳对职业教育课程也颇有自己的见解,他的许多观点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仍有借鉴意义。从介绍凯兴斯泰纳的核心价值观出发,罗列其在职教课程中的鲜明思想,与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课程进行比较,可以挖掘其中有价值的经验,对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启示。  关键词:凯兴斯泰纳;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劳作学校  凯兴斯泰纳(1854~1932),德国教育家,是德国职业教育走向辉煌

2、的奠基者,也是职业教育领域少数几个理论研究的先驱,他关于职业教育的意义、地位和运作方式的阐述成为后人不断研习的对象。公民教育和劳作教育思想是凯氏理论的两大瑰宝。他的理论成果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重要性,成为世人坚定职业教育信念的思想支柱。但是,凯兴斯泰纳的研究不仅仅止于意识的宏观层面,他对于职业教育课程也有自己的设想,而这些课程思想正是现代职业教育课程的缘起。时至今日,我们既保留了凯氏课程理论的基本模型,又在时代发展进程中不断加入、改变了一些课程元素,但依然没有达到期盼的理想效果。因此

3、,有必要重新审读凯氏理论有关课程设想的真正涵义并寻求其实践途径。  凯兴斯泰纳理论的核心价值观  民族主义与国家责任凯兴斯泰纳生活在德意志民族由分裂到统一再到繁荣的大时代背景下,经历了民族融合的各种阵痛,因此他具有十分强烈的民族意识。这种思想毫无保留地反映在凯兴斯泰纳的教育理念中。他指出:“国民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①“教育者的全部教育必须具有民族精神的特征。”②他的这一观点实际上继承了黑格尔的国家学说,认为国家本身是一种理想的道德组织,公民与国家的利益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每个公民都肩负起国家的责任,

4、才能形成保护人民安全和福祉的坚强堡垒。作为最高道德的代表的国家是由公民组成的集体,每个公民都必须为这个最高价值的国家服务。因此,他极力提倡公民教育,认为只有实施全面的公民教育,才能唤起每个公民的国家道德感和责任感,才能让每个公民的行为成为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动力。但凯兴斯泰纳的民族主义与当时在德意志蔓延的偏执的民族主义情绪有着本质的区别。他坚持“国家的权力要掌握在人民的手中”③,并对魏玛共和国的体制表示认同。由此可见,凯兴斯泰纳的教育目的是社会本位论的,特别强调公民教育对实现国家价值的重要性。  实践主义与

5、和谐发展19世纪末,德国在民族统一的大背景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工业化。随着经济结构和就业分布的重大调整,工业人员的比重不断上升,培养新型的技术人才是当时德国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凯兴斯泰纳审时度势,提出了“劳作教育”的概念,迅速推动了20世纪早期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德国之后的双轨型教育体制。凯兴斯泰纳对当时德国传统教育中重记忆、轻实践的现象表示不满,他认为学校培育的只是“知识的仓库”,而非有创造力的新人。在这一点上,他深受裴斯泰洛齐的影响,坚信“纯真理的

6、含义只存在于狭小的范畴里,而人类的智慧则建立在对其最直接的人与事的了解的牢固基础上。”④所以,他要求学校将劳作课程纳入教育内容,甚至提出以“劳作学校”取代传统的“书本学校”,帮助学生通过劳动实践获得有用的知识。但凯兴斯泰纳的“劳作”并非指简单的手工劳动,而是包括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他强调“劳作”的创造性,试图通过启发性的劳动发展学生独立、审慎的思考能力,从而使意志、情感和劳动技能得到全面锻炼。如果说凯兴斯泰纳将公民教育作为目的,那么职业教育则是他达到目的的手段。  凯兴斯泰纳理论的课程意识  凯兴斯泰纳希

7、望国民学校将职业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并要求开设劳作学校贯彻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他不仅希望职业教育能融入普通教育的过程中去,还试图建立职业教育的独立地位。在劳作学校里,他提出了自己对职业教育课程的设想。  (一)课程设计  劳作课作为必修课程凯兴斯泰纳指出,尽管当时有些学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手工劳动作为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作为原则的劳作课与作为课程的劳作课是不同的,“只承认劳作课是教育方法的原则,而不允许作为课程设置,这是无头脑的表现”⑤。为此,凯兴斯泰纳给劳作学校课程定一个原则:劳作课作为必修

8、课程。手工劳作课程不同于一般基础教育的国民学校的手工课,而是以学生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为教育蓝本,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掌握职业技能,养成职业态度,具备职业认知。劳作课不是简单的动手实验,而是通过劳动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职业伦理观。将劳作课设置为独立的课程是职业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它突破了劳动技能附属于书本知识的狭隘理解,提出了劳动创造文化、劳动创造财富的新型观点。凯兴斯泰纳充分肯定了劳作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为职业教育的存在与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