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构成要件行为概念之提倡

前构成要件行为概念之提倡

ID:9732999

大小:68.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5-06

前构成要件行为概念之提倡_第1页
前构成要件行为概念之提倡_第2页
前构成要件行为概念之提倡_第3页
前构成要件行为概念之提倡_第4页
前构成要件行为概念之提倡_第5页
资源描述:

《前构成要件行为概念之提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前构成要件行为概念之提倡前构成要件行为概念之提倡兼评可罚违法性理论和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摘要】前构成要件行为是指尚未进入刑法评价的行为,是刑法评价的对象。前构成要件行为具有行为性和法益侵害性两大特征,由行为人、行为、行为对象以及法益四个要素予以体现。前构成要件行为的功能在于将法益侵害轻微的行为排除在刑法评价对象之外,并且区分了刑法评价对象和刑法评价本身。因此,前构成要件行为实质上发挥了三阶层理论中可罚违法性的机能,并且暗合了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避免了其在犯罪论体系上的弊病,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前构成要件行为;刑法评价对象;刑法评价;可罚违

2、法性;论文代写【写作年份】2012年【正文】一、概念引入:前构成要件行为概述  前构成要件行为概念之提倡前构成要件行为概念之提倡兼评可罚违法性理论和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摘要】前构成要件行为是指尚未进入刑法评价的行为,是刑法评价的对象。前构成要件行为具有行为性和法益侵害性两大特征,由行为人、行为、行为对象以及法益四个要素予以体现。前构成要件行为的功能在于将法益侵害轻微的行为排除在刑法评价对象之外,并且区分了刑法评价对象和刑法评价本身。因此,前构成要件行为实质上发挥了三阶层理论中可罚违法性的机能,并且暗合了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避免了其在犯罪论体系上的弊病,因而具

3、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前构成要件行为;刑法评价对象;刑法评价;可罚违法性;论文代写【写作年份】2012年【正文】一、概念引入:前构成要件行为概述  前构成要件行为概念之提倡前构成要件行为概念之提倡兼评可罚违法性理论和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摘要】前构成要件行为是指尚未进入刑法评价的行为,是刑法评价的对象。前构成要件行为具有行为性和法益侵害性两大特征,由行为人、行为、行为对象以及法益四个要素予以体现。前构成要件行为的功能在于将法益侵害轻微的行为排除在刑法评价对象之外,并且区分了刑法评价对象和刑法评价本身。因此,前构成要件行为实质上发挥了三阶层理论中可罚违法性的机能

4、,并且暗合了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避免了其在犯罪论体系上的弊病,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前构成要件行为;刑法评价对象;刑法评价;可罚违法性;论文代写【写作年份】2012年【正文】一、概念引入:前构成要件行为概述  前构成要件行为概念之提倡前构成要件行为概念之提倡兼评可罚违法性理论和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摘要】前构成要件行为是指尚未进入刑法评价的行为,是刑法评价的对象。前构成要件行为具有行为性和法益侵害性两大特征,由行为人、行为、行为对象以及法益四个要素予以体现。前构成要件行为的功能在于将法益侵害轻微的行为排除在刑法评价对象之外,并且区分了刑法评价

5、对象和刑法评价本身。因此,前构成要件行为实质上发挥了三阶层理论中可罚违法性的机能,并且暗合了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避免了其在犯罪论体系上的弊病,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前构成要件行为;刑法评价对象;刑法评价;可罚违法性;论文代写【写作年份】2012年【正文】一、概念引入:前构成要件行为概述  前构成要件行为概念之提倡前构成要件行为概念之提倡兼评可罚违法性理论和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摘要】前构成要件行为是指尚未进入刑法评价的行为,是刑法评价的对象。前构成要件行为具有行为性和法益侵害性两大特征,由行为人、行为、行为对象以及法益四个要素予以体现。前构成

6、要件行为的功能在于将法益侵害轻微的行为排除在刑法评价对象之外,并且区分了刑法评价对象和刑法评价本身。因此,前构成要件行为实质上发挥了三阶层理论中可罚违法性的机能,并且暗合了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避免了其在犯罪论体系上的弊病,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词】前构成要件行为;刑法评价对象;刑法评价;可罚违法性;论文代写【写作年份】2012年【正文】一、概念引入:前构成要件行为概述无行为则无犯罪已经成为刑法的核心理念。由于犯罪是一种行为,故对于行为的界定显得尤为重要。自行为理论发端以来,大致出现了因果行为论、社会行为论、目的行为论、人格行为论和消极行为论等几种理论。{

7、1}各行为理论既有长处也有缺陷,因此不存在一个较为一致的行为概念。笔者认为,无论哪种行为理论,其本质上是要解决刑法评价对象问题,即什么行为属于刑法所关注的对象?既然是刑法所关注和评价的对象,就应当和刑法评价本身区分开来。对此,我国台湾学者明确指出:行为事实是接受规范认定与判断的评价客体;而刑法则是对于该行为事实,作犯罪成立认定与刑罚科处判断,乃是对于行为事实的客体评价。{2}申言之,刑法所评价的对象和刑法评价是两回事,评价对象是解决什么样的行为是刑法的评价对象,刑法评价是对评价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