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出台

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出台

ID:9747768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7

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出台_第1页
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出台_第2页
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出台_第3页
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出台_第4页
资源描述:

《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出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出台  “存款保险制度”似乎再一次箭已上弦。  1月8日,央行行长周小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即将出台  “存款保险制度”似乎再一次箭已上弦。  1月8日,央行行长周小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存款保险制度’准备工作有效,将寻找合适时机择机出台”——这是持续6年多的老调重谈。关于“存款保险制度”出台信息的最初释放,始于2005年9月,其时央行在大连高调举办“存款保险国际论坛”。  “存款保险制度”为何拖延至今?将于何时正式出台?“存款保险制度”最早始于哪国、哪个时代?对于利率市场化改革有何作用?  其实,对于上述相对宏大的命题,普通储户

2、并不关注。因为,对于普通储户来说,他们从不担心我国银行倒闭会导致存款全无,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一直认为银行是国有的,银行亏空最终会由国家财政进行承担。  普通储户的此种认识并非幼稚。事实上,时至今日不仅我国银行业的主体仍为国有,而且国家财政巨资救助破产银行亦有前例可循。就我国当下银行业而言,经过1998年后的财务重组以及2005年后的陆续上市,国有银行股本经过多轮稀释后,目前国有资本仍然占到我国银行业总资本的60%以上。再就国家财政救助银行而言,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银行业平均坏账率曾一度高达25%,包括五大行在内的绝大多数银行在技术层面已经破产,但最终仍由国家财政陆续启动4万亿元的救

3、助计划,普通储户的存款最终亦因此得以保全。  实际上,与“存款保险”所体现的宏大意义相比,普通储户最为关心的是存款不贬值。换言之,“存款保险”是由国家财政进行隐性承担,还是由各类存款机构集中建立的保险机构进行显性承担,普通储户并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如何才能避免持续的负利率状态,从而让自身储蓄真正的“存款保险”。  实际上,当下持续近2年的负利率状态,给普通储户所造成的“存款不保险”心理,是改革开放至今所罕见的。在经过1985-1987年CPI平均增速高达%后,央行随即于1988年9月启动保值储蓄业务,以确保普通储户的存款不因通胀受损;而在1990年CPI下落至%后,央行才于1991年1

4、2月停办保值储蓄业务;而当CPI于1992年跃至%,且1993年上半年CPI突破10%时,央行再次于1993年7月启动保值储蓄业务,直至1996年4月才再次停办保值储蓄业务。  虽然,在1996年4月之后,央行再未实施旨在维护储户利益的保值储蓄业务,但是,在这16年里,1997-2003年因持续的低通胀,储户存款实际呈“正利率”状态,而在2004-2009年里亦仅有2004年、2007年(部分月份)和2008年呈“负利率”状态。  但是,历史上极为少见的持续“负利率”状态,自2010年2月以来却成为常态,且未来数年难有扭转迹象——因为,我国劳动力过剩抑制通胀的时代已告终结,而近年来货币则

5、过于超发,2011年末M2(广义货币余额已高达万亿元。  截至去年12月,我国“负利率”状况已经持续了23个月。正是这种持续“负利率”给普通储户带来的“存款不保险”心理,使得大批资金不得不流向理财产品市场,甚至严重不保险的民间高利贷市场。  出台“存款保险制度”很有必要。因为,通过“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将存款风险与国家财政隐性担保进行切割,削减以国有银行为主导的我国银行业进行利差垄断的理由,从而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夯实基础。  但是,“存款保险制度”仅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如果“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仅是象征性地将存款风险从原来由国家财政隐性承担,转变成由新建保险机构进

6、行显性承担,而不是以此为利刃迅速撕开我国银行业的垄断之幕,则“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最终只是“形式大于内容”。  对于广大储户而言,尽快改变持续的“负利率”状态,显然才是更为关健的“存款保险”。亦只有如此,通过阶段性恢复保值储蓄业务或加息(我国资本项目兑换并未开放,不足以形成热钱流入的结构性压力),从而加大我国银行业垄断利差的成本压力,才能真正倒逼“存款保险制度”所欲达成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初衷。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必将造成更多的资金涌向银行表外理财和民间高利贷市场,如此不仅会造成民众实质层面的“存款不安全”,更会造成我国银行业乃至金融业的系统不安全。  本文系转载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

7、立即删除,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