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出版与民间艺术产业化简论

年画出版与民间艺术产业化简论

ID:9753941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7

年画出版与民间艺术产业化简论_第1页
年画出版与民间艺术产业化简论_第2页
年画出版与民间艺术产业化简论_第3页
年画出版与民间艺术产业化简论_第4页
年画出版与民间艺术产业化简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年画出版与民间艺术产业化简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年画出版与民间艺术产业化简论年画出版与民间艺术产业化简论  年画自战国起源、隋唐壮大到清代末期发展至巅峰,曾遍及全国,并远销东南亚等地。随着西方文化进入和现代化进程加速,审美取向逐渐多元化,年画发展前景危机重重。出于对年画这一濒绝民间艺术的热爱和无形的文化责任,笔者实地走访了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等年画产地,了解年画的发展轨迹、制作流程、困境、未来走向等,并综合运用出版学、民俗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知识,对年画该何去何从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思考。  一、年画概说  年画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大众艺术样式,也是一种古老的雕版印刷产物,主要在年节

2、之际张贴,用以表达迎新春、祈丰年的美好愿望。著名年画史论家王树村先生认为,凡民间艺人创作并经由作坊行业刻绘和经营的、以描写和反映民间世俗生活为特征的绘画作品,均可归为年画类。外国称年画为Neiddot;波特》也无法与其媲美。年画内容喜庆欢乐,线条粗犷苍劲,色彩厚重鲜明,形式浪漫活泼,凝聚了中华民族众多的民俗风情和审美情趣,承载着无数难以割舍的民族情结。从战国起源到清末鼎盛,年画产地纵横大江南北,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河北武强、陕西凤翔、山西太原、四川绵竹、福建泉州和漳州、台湾台南、山东平度、湖南滩头

3、、湖北汉阳、内蒙包头、云南大理和丽江等,其发行之巨大,题材之广博、风格之多姿、影响之深刻、生命力之顽强、艺术手法之斑斓、人文蕴含之深厚、信息承载之密集、民族心理表现之鲜明,非其他艺术形式能望其项背。  一般来说,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产生和发展,需要具备两个前提,即当时社会对这项艺术的强烈需求和产生这种新艺术的可能。北京大学的肖东发先生认为,中国在隋唐之际,年画产生的两个前提均已具备。  一是具备了年画产生和兴盛的主观原因。首先,年画集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朴素愿望。早期的年画带有浓厚的宗教气氛,被人们赋予避邪驱鬼的功能。其次,年画易读的特性适

4、合劳动人民需求。年画常常以两三个独立的形象组合成一句谐音的成语。如一匹马、一只蜜蜂和一只猴子组合成马上封侯的谐音,一只喜鹊和一株梅本文由.L.收集整理树组合成喜上眉梢的谐音,一丛莲花和一条金鱼组合成连年有余的谐音等。这些本来毫不相干的图像经过巧妙组合,却产生了意趣横生的效果。  二是年画具备了产生和兴盛的客观条件。首先,我国历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对年画影响巨大。画本是年画的根本,直接影响到年画的质量。古代不少画家热衷于年画创作,促进了年画水平的提高。如南朝刘琰的《少年行乐图》可谓画家绘制年画之先声。清末民初,钱慧安、周暮桥、吴友如等一批画

5、家还曾受聘于杨柳青、桃花坞等地的画坊,客观上促进了年画的发展。其次,雕版印刷术为年画的发展繁荣奠定了技术基础。佛教在中国各地的广泛传播使得雕版印刷技艺日益纯熟,也促进了年画的复制由原来的手绘到半印半画,最后发展到多色套版印刷的形式。再次,纸的发明与改良为年画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最好的载体。年画印刷需要大量轻便廉价的复制材料,简牍价廉但笨重,丝帛轻巧却稀贵,直到东汉蔡伦对造纸术进行改造之后,纸便开始广泛用于书写和印刷。第四,墨为年画的印刷提供了主要的复制材料。东汉时期,开始有了以松烟或油烟加动物胶制成的松炬墨。后来,三国时的魏国人韦诞总结前

6、人的制墨经验,大大提高了制墨质量,为年画的印刷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困窘境遇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化浪潮迅猛冲击着各国的民族文化,以年画、剪纸、古琴、昆曲为代表的民间艺术正以一种令人心痛的速度飞快地趋向灭绝。  一是年画的生产、销售萎缩。在天津杨柳青,一家在清代光绪年间开设的义成永画铺,在鼎盛时期单是刷版的工人就有20多人,日产量达到20000张。如今那种繁盛景象早已荡然无存,画铺传人杨立仁老人只能在年节来临时印上几百张自用或增送亲友,过一把手瘾。湖南滩头年画在清朝末年民国初期有年画50多种,年画作坊108家,年产年

7、画3000多万份,产品远销云、贵、川以及港澳等多个地区。如今滩头镇只剩下年迈的高腊梅年画店在勉强支撑,年产量也锐减到1万份左右,销售范围也缩小到贵州等少数地区。二是年画艺人后继乏人。清代之前,年画艺人曾是一个数目巨大的从业群体,但近年来却出现了断层现象,一些年画艺人因年迈体弱相继辞世,许多年画艺人纷纷改行,而年轻人却不想子承父业,只剩下几个固守年画的老艺人望画兴叹,年画的前景令人堪忧。  究其原因,一是年画背后文化心理的缺失。自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对传统文化一直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态度,导致年画背后文化心理的淡化和缺失,文革期间更是达到

8、顶峰,相当数量的人产生年画就是封建迷信的错觉,动摇了年画的价值标准。二是年画内容长期缺乏新意。在漫长的年代里,雕版年画常常是一块版刻好之后延续用上几十上百年。这种技术的优越性反而养成了一种技艺上的惰性,禁锢着年画的创新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