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汽机专业技术总结

电厂汽机专业技术总结

ID:9756821

大小:10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5-07

电厂汽机专业技术总结_第1页
电厂汽机专业技术总结_第2页
电厂汽机专业技术总结_第3页
电厂汽机专业技术总结_第4页
电厂汽机专业技术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厂汽机专业技术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电厂汽机专业技术总结总结模块一汽轮机的工作原理总结单元一汽轮机级的工作原理1.汽轮机的概念:将蒸气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旋转式原动机。2.汽轮机的分类:a.按工作原理分为:冲动式(由冲动级组成)和反动式(由反动级组成)。b.按热力特性分为:凝汽式(进入汽轮机的蒸汽除回热抽汽外全部排至凝汽器);背压式(进入汽轮机的蒸汽除回热抽汽外全部送至热用户);调整抽汽式(进入汽轮机的蒸汽除回热抽汽送往回热加热器外,还有调整抽汽送往热用户,其余排至凝汽器)。中间再热式(从锅炉出来的蒸汽进入汽轮机作过功后送往锅炉再热,然后再进入汽轮机作功)。3.汽轮机型号:△x

2、—x1/x2/(x3)—N。4.级的概念:由喷嘴和紧跟其后的动叶组成的基本作功单元。5.在级内的能量转换过程:热能在喷嘴中转换为动能,动能在动叶中转换为机械能。6.级的工作原理(按在动叶中的流动情况不同分):冲动作用原理(蒸汽在动叶中流动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反动作用原理(物理上的反动作用原理是:蒸汽在动叶中流动只改变速度大小,不改变速度方向,但在汽轮机中应用反动作用原理工作的同时必须应用冲动作用原理,即蒸汽在动叶中流动既改变速度方向也改变速度大小,否则无法推动动叶旋转)。7.级的反动度:蒸汽在动叶中的理想焓降与级的理想滞止焓降之

3、比。即Ω=Δhb/Δht*。8.级的分类:a.按工作原理分:纯冲动级(反动度=0,动叶叶型对称弯曲),反动级(反动度=0.5,动叶叶型叶喷嘴叶型完全相同),冲动级(反动度=0.05~0.2,动叶叶型介于纯冲动级和反动级之间)b.按结构分:单列级(同一级只有一列动叶栅),双列速度级(同一级有两列动叶栅,只有小机组的第一级是双列速度级)c.按工况变化时通流截面积是否变化分:调节级(变,只有喷嘴配汽式汽轮机*的第一级和调整抽汽口后的第一级是调节级)c1??2?hn9.喷嘴出口汽流实际速度的计算公式,10.喷嘴的速度系数:喷嘴出口实际速度与理想速度的

4、比值。即φ=c1/c1t。11.喷嘴损失的计算:?hn?c12t?(1??2)2*12.喷嘴的压力比:喷嘴出口压力与进口滞止压力之比。即εn=p1/p0。13.蒸汽在渐缩斜切喷嘴中的膨胀:当压力比≥临界压力比时,在斜切部分不膨胀,喷嘴出口汽流方向角等于喷嘴出口的结构角;当压力比<临界压力比时,在斜切部分膨胀,喷嘴出口汽流方向角大于喷嘴出口的结构角,两者之差称为偏转角。偏转的原因:在斜切部分,一侧压力由临界压力突然降至出口压力,另一侧则由临界压力缓慢降至出口压力,所以造成两侧压力不等,汽流就是由这个压力差推动偏转的。14.通过喷嘴的蒸汽流量:当

5、喷嘴达到临界状态(压力比≤临界压力比)时,计算公式为:**Gn?0.648Aminp0/?0,当喷嘴为达到临界状态(压力比>临界压力比)时,计算公式为:Gn?Aminc1/?1或Gn??nAminc1t/?1t。其中?n为流量系数(通过喷嘴的实际流量和理想流量的比值)。15.动叶的进口速度速度三角形:u??dbn/60g">1+c?2cos2)级的轮周功率的计算公式为:Pcos????u?Gu(c11?c2cos?2?c1cos?1+c?2cos?2)34.级内损失包括:喷嘴损失、动叶损失、余速损失、扇形损失、叶轮摩擦损失(只存在于冲动级中)

6、、部分进汽损失(只有部分进汽度小于1的级存在)、漏汽损失、湿汽损失(只有级内蒸汽的干度小于1时存在)35.叶轮摩擦损失的产生原因及减小措施:原因:叶轮与隔板间蒸汽摩擦及此处蒸汽与叶轮隔板的摩擦。措施:减小间隙及提高叶轮、隔板的表面光洁度。36.部分进汽损失的产生原因及减小措施:原因:在叶片旋转至不装喷嘴的非工作弧段时,需要将动叶内的不工作蒸汽,从叶轮的一侧鼓到另一侧,消耗能量,称之为鼓风损失;在动叶片旋转至装喷嘴的工作弧段时,从喷嘴射出的高速汽流首先要将动叶通道内的蒸汽吹走并加速,也要消耗能量,称之为斥汽损失。措施:选择合理的部分进汽度(使部

7、分进汽损失与喷嘴、动叶损失之和为最小),在不进汽的弧段加装护罩。37.部分进汽度:隔板上装有喷嘴的弧长与整个圆周长之比。38.漏汽损失的产生原因及减小措施:原因:蒸汽绕过喷嘴或动叶从动静径向间隙中漏过,减小了作功的蒸汽量;同时漏汽混入主流还会扰乱主流形成损失。减小措施:在动静间隙处加装汽封片,在叶轮上开平衡孔,设计动叶根部反动度为0.03~0.05。39.湿汽损失的产生原因及减小措施:原因:由于蒸汽的凝结减小了作功蒸汽量;蒸汽携带水珠消耗能量;水珠进入喷嘴和动叶偏离设计方向形成撞击损失(并且对叶片有冲蚀作用,冲蚀现象最严重的位置是:动叶顶部进

8、口背弧处)。减小措施:加装去湿装置,对叶片易被冲湿的部位进行硬化处理或贴金(加焊硬质合金)。40.扇形损失:原因:叶栅通道呈扇形布置,使汽流的进汽角沿叶高方向不等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