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董其昌的“生熟”观

论董其昌的“生熟”观

ID:9776993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8

论董其昌的“生熟”观_第1页
论董其昌的“生熟”观_第2页
论董其昌的“生熟”观_第3页
论董其昌的“生熟”观_第4页
论董其昌的“生熟”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董其昌的“生熟”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论董其昌的“生熟”观【摘要】董其昌是中国艺术发展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他的美学思想对中国的绘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术界对其作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对于他的“生熟”观点却很少有人提及,本文主要分析了他对“生熟”问题的认识和意义。【关键词】董其昌;生;熟在明清绘画史上,产生了不少有独创性的画家,其人数之多,流派之众,超越前代。但就影响之广泛深远而论,当推董其昌。他开辟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新时代,把中国的文人画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创作上,而且还表现在他所提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绘画理论上。现在学术界对董其昌的研究多停留在他的艺术思想“南北宗”等理论上,而忽视了他

2、的另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生熟”论,本文主要分析他关于对“生熟”问题的认识和意义。董其昌,字玄宰,号香光,别号思白、思翁,松江(今属上海)人。人们常常因为他的籍贯、仕职、谥号、著述而称之为董华亭、董文敏、董容台。董其昌出生于嘉靖三十四年,即公元1555年,明世宗执政时代。这一时期正处于明代中期,政治腐败,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到明朝中后叶,封建社会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市镇崛起,商贾云集,经济十分活跃,成为明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之地。董其昌的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江南,那里优越的经济环境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明代以前的书论和书评

3、中,大家总是以“熟”、“精熟”来评价书法家的艺术造诣。书家讲到书写功力,几乎都是讲究精熟。如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评张芝:“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求的正是精熟。传南朝齐王僧虔《论书》曰:“宋文帝书,自谓不减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不及欣。’”功夫就是由生到熟的锤炼过程。到了宋代,还是有人重视这一点。欧阳修《试笔》:“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馀,与静坐中,自是一乐事。”书法作品要想神完气足,必须要熟才行。唐宋以前的熟是指顺心所欲而不失规矩,以达到王僧虔《笔意赞》所说的“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的境界。所以唐宋以前的熟,多用一“精”字加

4、以修饰。张旭、怀素的狂草可以成为精熟却不俗,关键就是他们对速度的把握十分精准。苏轼曾说,“笔成冢,墨成池”,强调在书技的磨练上下功夫。而董其昌却反其道而行之,大力提倡“字可生”,他是否就是颠覆了以前书家的理论,完全背叛了传统的审美思想呢?分析董其昌在《画旨》明确的提出的“生熟观”,他认为:“画与字各有门庭,字可生,画不可不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1]他认为字与画是有区别的。字要与古人不同,要从古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去创造自己的新意。他提出“生熟观”实际是针对当时的赵文书风而言的。赵孟頫、文征明的书法在明朝中晚期得以流行,人人争相学习,纷纷仿效。但是一种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一旦为

5、大家所熟悉,久而久之就让人感到厌烦,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正如徐渭说:“世好赵书,女取其媚也,责以古服劲装可乎?盖帝胄王孙,裘马轻纤,足称其人矣。”董其昌提倡“字可生”可以说是符合时代的发展,迎合了人们的审美需要。他觉得“生”就是创新,不墨守陈规。“诗有盛中之变,书亦随之。”(引自《董华亭书画录·王摩诘登楼歌册》跋中语)董其昌求“生”,首先指的是形式上的创新,具体而言就是对书法用笔、用墨的要求。他反对偏锋和卧笔,喜欢的是中锋用笔,因为他认为中锋用笔力量含蓄,线条浑圆、具有弹性,有一种含蓄秀润之美。在用墨上,干湿并用,干而不枯,湿而浑厚,墨色浓淡适。他在《画禅室随笔》中云:“用墨须有润,不可

6、使其枯燥,尤忌浓肥,肥则大恶道矣!”[2]他在1636年书写政府颁发给他的正式文件《自书诰命》中,非常郑重地将每个字都写在界格内,然而,即使是在这样正式场合书写的楷书,董其昌还是把作品中的“璧”字向右上方倾侧,“箴”字中亦留有一破笔。董其昌神来之笔的大草作品中也常出现意想不到却浑然天成的效果。如1603年的书写的一件行草手卷的卷尾,大草题款极为精彩。起始两行平淡无奇,从第三行开始逐渐出现戏剧性的变化,有些行,大字几乎或完全占据一整行。全篇笔划虬劲流畅,墨色随着毛笔蓄墨量渐次递减和运笔着力、速度的不同而显出微妙的变化。董其昌的“试笔乱书”,赋予这件作品“生”的特质董其昌提倡“生”是要摆脱

7、古人古法的束缚,要有自己的特色。而如何保持自己的特点?这也就是“生”的另一种含义,即回归自我,寻找自我。这个自我不是已经掌握熟练技巧的自我,而是没有掌握法度和技巧的原生态的自我。董其昌提倡“熟后生”的更深的含义就在于此。他说:“东坡诗论书法云:‘天真烂漫是吾师’,此一句丹髓也。”[3]可以这样说,作品的最高境界就是回归人的本真状态。《道德经》中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古典美学崇尚自然山川,把自然山川之美看作造化之灵,人是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