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摄入黄酮的潜在危害的论文

过度摄入黄酮的潜在危害的论文

ID:9778625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8

过度摄入黄酮的潜在危害的论文_第1页
过度摄入黄酮的潜在危害的论文_第2页
过度摄入黄酮的潜在危害的论文_第3页
过度摄入黄酮的潜在危害的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过度摄入黄酮的潜在危害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过度摄入黄酮的潜在危害的论文【摘要】近来,黄酮类被作为抗癌、抗氧化等多功效物质,日益升温。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过多的摄食黄酮类物质的潜在危险。尽管黄酮表现出有益健康的效果,但一些研究指出了它们的诱变性和遗传毒性。文章通过dna嵌入剂原理来解释过度摄入黄酮类物质的潜在危害。【关键词】黄酮类物质;诱变性;基因毒性;dna嵌入剂  abstract:recently,areneutagenicityandgenotoxicityinbothbacterialandmammalianexperimental

2、systems.thisessayexplainedthepotentialhealthimpactsofflavonoidintakethroughdnaintercalatorsprinciple.  keyutagenicity;genotoxicity;dnaintercalators   1952年以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2-phenyl-ehromone)类化合物,目前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芳香环(a环和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作用连接而成的以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

3、的化合物其基本骨架是c6-c3-c6基本结构(见图1)。.  天然的生物类黄酮多是其基本结构的衍生物,而且多以糖苷形式存在,除常见的o-糖苷外,还有c-糖苷,因此植物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生物类黄酮,目前发现的已达五千余种,自然界中许多植物的叶、皮、根和果实中都含有一定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它们是一类多酚化合物,每个苯环上可连接上取代基,取代基可为羟基、糖基、酚羟基、甲氧基、甲基、异戊烯基等助色官能团。之所以把它们称为黄酮类化合物是因为结构中含有酮基,而且很稳定。黄酮类化合物可细分为黄酮、黄酮醇、异黄酮、黄

4、烷、黄烷醇[1]。8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如图2所示。生物类黄酮具有多种生物活性,配合维生素c在临床上应用已久,近年来随着研究方法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发现了许多新的种类和生理作用,特别是抗自由基、抗氧化性[2~4]及抗癌、防癌的作用[5,6]。黄酮类化合物已被发现是一种有效的抗癌剂,能抗啮齿动物的皮肤癌,黄酮类化合物也可能抑制人类癌症细胞的诱发和扩散[7],张继红[8]等在探讨三磷酸肌醇(ip3)和pten蛋白变化在三羟异黄酮(genistein)诱导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中发现三羟异黄酮能减少i

5、p3生成,上调pten基因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这些原因导致对黄酮类物质的摄食量无限制的增大。然而,人们往往忽略了过多的摄食黄酮类物质的潜在危险。  1黄酮的潜在危害  一些有健康意识的个人开始膳食含高浓度的植物黄酮或黄酮类保健产品,但是不少黄酮产品的生产厂商在广告中时常过分渲染他们的无毒治疗效果,实际上其中大部分是没有经过临床实验校准证实的。即使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富含黄酮类的饮食可能促进健康而且能起到预防年龄带来的某些疾病,但仍然存在关于摄取黄酮必然造成潜在健康危险的摄取量和状况的不确定性。近年来

6、,国内外对葛根素引起发热(体温多骤然升高38.8~40.6℃)[9]、皮疹[10]、急性左心衰[11]及过敏性休克[12]等病例已见报道,葛根素的化学名为4,7-二羟基-8-β-d葡萄糖异黄酮,葛根素致急性溶血反应死亡案例[13]中的葛根素是在正常用法、用量范围内使用下而出现的急性溶血反应,说明葛根素在临床广泛使用的同时,其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逐渐显现。在波丽宝丰胸陷阱这一典型案例[14]中高学敏主任指出葛根中含有的葛根异黄酮和波丽宝产品中本身就有的大豆异黄酮都是植物性的雌激素,不但不具有丰胸功效,而

7、且长期服用还有可能导致女性内分泌紊乱,产生月经周期紊乱、长青春痘等不良反应,严重的还会引起子宫内膜的炎症。还有研究指出摄食高剂量的黄酮类物质可能会使未诞生的胎儿置于险境[15]。在细菌和哺乳动物实验中一些研究指出了黄酮类化合物的诱变性和基因毒性,这有可能是黄酮类化合物作为氧化强化剂产生游离的自由基损坏dna[15],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人们就发现槲皮素(3',4',3,5,7-五羟基黄酮)可能是某些细菌的移码突变剂,随后还发现槲皮素对哺乳动物细胞具有遗传毒性,近年来有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尤其是三

8、羟异黄酮,可导致或促进生殖系统肿瘤,如乳腺癌、子宫癌、阴道癌及非生殖系统肿瘤如肺癌、结肠癌的发生[16~20]。  此外,生产商对他们的黄酮类产品的推荐摄入量可能远超过从一份标准的素食餐饮中获得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剂量。又加之人们通常的误解,认为如果说吃一点就很好,那么吃越多就会更好,这就更可能造成个人极端高剂量的摄取这些黄酮类化合物[15]。  2dna嵌入剂与dna的交互作用及其毒性在1961年,lerman发现了吖啶和小牛胸腺dna存在非共价的相互作用,进而提出了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