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好的生理考研笔记 感觉器官的功能

绝对好的生理考研笔记 感觉器官的功能

ID:9798069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5-10

绝对好的生理考研笔记 感觉器官的功能_第1页
绝对好的生理考研笔记 感觉器官的功能_第2页
绝对好的生理考研笔记 感觉器官的功能_第3页
绝对好的生理考研笔记 感觉器官的功能_第4页
绝对好的生理考研笔记 感觉器官的功能_第5页
资源描述:

《绝对好的生理考研笔记 感觉器官的功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考纲内容】1.感受器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2.眼的视觉功能: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眼的调节。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及其依据,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及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作用,视锥细胞和色觉的关系。视力(或视敏度),暗适应和视野。3.耳的听觉功能:人耳的听阈和听域,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4.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和平衡感觉功能。感受器是指体内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①按存在部位分:⑴内感受器:感受机体内环境的变化,包括内脏感受器;本体感受器,如肌梭,感受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变化。⑵外感受器:感

2、受作用于体表的刺激,包括距离感受器如视觉、听觉等;接触感受器,如触-压觉、味觉、温度觉等②按适宜刺激性质分:机械感受器、光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伤害性感受器。一、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一种能量形式的刺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就是感受器的适宜刺激。适宜刺激需要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引起感觉;引起某种特定感觉的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感受阈。用非适宜刺激引起反应时,所需强度要大得多。(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将不同形式的刺激能量转化为传入神经上的动作电位。刺激能量作用于感受器引起的直接电变化不是动作电位,而是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如同终板电位、突触后电位等慢

3、电位一样,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属于局部反应,具有局部反应的全部特性,如:在一定范围内大小与刺激强度成正比、非“全或无”、可以总和、以电紧张形式扩布等;因此具备良好的模拟运算特性。感受器电位是指发生于感受细胞的慢电位。(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经过换能,刺激能量转化为传入神经上动作电位。而中枢神经系统所获取的是编码在神经冲动序列中的有关刺激的信息,如刺激强度、变化率等。(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用恒定强度的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传入神经上的冲动会出现频率随时间下降甚至停止的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所有感受器均有适应,但程度有很大的差别。通常按适应发生的快慢分为快适应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两类。快适应感

4、受器如皮肤环层小体。嗅觉的快适应是众所周知的。快适应后的感受器仍然保持同一刺激变化的敏感性。这一特性决定了快适应感受器主要用于探索新异的环境变化。慢适应感受器如肌梭、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颈动脉体对缺氧的感受、和肺牵张感受器等。其适应也表现为传入冲动频率的下降,但之后能长久地维持在某一水平。这种特性利于对姿势、血压、动脉血气成分等的长期监控。二、眼的视觉功能(1)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眼的折光系统是由多个折射率和曲率半径各不相同的折光体构成的复合透镜。每个曲面,若前后介质折射率不同,则成为折光面,其中角膜前表面是主要折光面。加之各折光面的曲率半径大,不属于基础光学所谓的薄透镜。因此,眼内光路曲折

5、,难以用几何光学作图。简化眼是根据眼的实际光学特性设计的简单的等效光学模型。简化眼参数是:前后径为20mm的单球面折光系统,曲率半径为5mm(即节点位置),内部为折光率1.333的均一介质,后主焦点在节点后15mm处(即折光体后极,相当于活体眼视网膜位置)。这一光学系统在成像上等效于活体眼。(2)眼的调节:人眼视远物时,物体上每一点发出的光线对眼来说相当于平行光线,不需要调节即可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物像;视近物(6m以内)时,光线相当于发散光,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所成的物像是模糊的。这时眼发生调节,主要是对眼折光能力、也对瞳孔和双眼视轴会聚进行调节。1.晶状体的调节:看远物时,睫状体松弛,悬韧带

6、紧张,晶状体变扁,物像后移,成像在视网膜上;看近物时,睫状体紧张,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物像前移,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的最大调节能力可用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来表示,这个距离称为近点,近点距眼的距离可作为判断眼的调节能力大小的指标,近点距眼越近,说明晶状体的弹性越好,眼的调节能力越强。2.瞳孔的调节:瞳孔的直径的变化范围为1.5~8.0mm,主要作用是调节眼的进光量。视近物时视近物时瞳孔缩小。这一反射活动称瞳孔近反射。从生理角度讲,此反射减少进光量,起保护作用。从光学角度讲,减少的是远轴光线的量,从而减小眼折光系统成像的色像差和球面像差),保证成像的清晰。瞳孔对进光量控制是通过瞳孔对光反射

7、实现的。其过程是:强光刺激引起的视神经冲动到达中脑顶盖前区,在此区内整合后的信息传至双侧动眼神经核的E-W核,副交感节前纤维在睫状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引起瞳孔缩小。正常情况下,强光刺激一个眼,双侧瞳孔同时缩小,因此也称互感性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在中脑,故临床上常用于脑内病变的定位,麻醉深度和病危程度的判定。3.辐辏反射:视近物时双眼球视轴反射性地向鼻侧会聚,称辐辏反射。综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