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蓑 烟 雨 任 平 生

一 蓑 烟 雨 任 平 生

ID:9802155

大小:59.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10

一 蓑 烟 雨 任 平 生_第1页
一 蓑 烟 雨 任 平 生_第2页
一 蓑 烟 雨 任 平 生_第3页
一 蓑 烟 雨 任 平 生_第4页
一 蓑 烟 雨 任 平 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 蓑 烟 雨 任 平 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蓑烟雨任平生——从苏轼词中看其旷达的人生态度摘要:苏轼一生坎坷曲折,经历了两次“在朝——外任——贬居”的过程。面对如此坎坷人生,苏轼对社会人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同时,苏轼又深受儒、道、佛三教思想影响,在北宋政治混乱及理学渗透的时代大背景下,苏轼对人生虚无和命运的无常有着深刻的体验。这些在其词作中表现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关键词:苏轼、超然、旷达、超越引言:谈到苏轼,前人对他的研究数不胜数。胡寅之在《〈酒边词〉序》里评论苏轼词道:“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临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吏,而柳氏舆台矣。”【1】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册

2、),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P58【1】这是前人从其词风来评价的,从苏轼给词坛的贡献来谈的。可笔者认为,从苏轼人生经历及词作中来探求苏轼的人生态度,使当代人更好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探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具有积极意义。苏轼在一生数起数落,坎坷异常的境遇之下,还能使自己在现实悲剧状态中始终拥有一种精神上的自我宽慰和超越。那是因为历经宦海风波和人生挫辱的苏轼清楚地看到政治斗争中不可避免的阴暗和险恶,感受到人生的无奈,他因此从佛家思想中寻求超越的解脱,用佛家思想中的“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与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结合起来,求得个人内心的平衡。而且苏轼认为现实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既要在现实政治中继续保持

3、自己的节操,建功立业,又要在精神情感和艺术世界中保持着自己的自由。他不屈服于现实强加给他的压力,反而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对社会和人生进行思考,并将思考贯注到自己的词作中。表现出旷达的人生态度,以旷达、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面对世界。1、从苏轼词作看其超然的人生态度。“旷达”与“超越”可谓是一对近义词。超然可以细分为“旷达”与“超越”。这样更好解释.“旷达”一词的词义为心胸开阔,想得开。而“超越”则是一种对于情感需求,功名利禄保持一定距离的淡然态度。两者均为一种人生态度。他们表现在苏轼身上就是胸怀宽广,气量宏大,以平常心来处理逆境的豪爽明朗的性格和处处是吾家,随缘自适,达观快乐的人生观以及豪放的文

4、学风格。1.1苏轼词所体现出其治政生涯的乐观与旷达11苏轼作为一个儒士,他一生可以说是积极入世的,不管他在朝为官还是贬居外地,总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首先我们来看到大家耳熟能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首词中的写景与怀古只是内容的一部分。作者是有感于自己政治上的不得志,向往那些大有作为的古代豪杰,在游赤壁后借景抒情,写下了

5、这首抒情言志的千古佳作。壮丽的江山,英雄人物与他们的盖世功业,激起了词人的豪壮情怀,但也加深了苏轼宏大抱负与政治失意之间的矛盾——周瑜34岁就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功业,而自己年近半百华发早生还一事无成,甚至落得贬官黄州。词人对历史人物的倾倒与对现实不满之间所构成的矛盾,在这里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种情况假如换成别人这必然早已怆然泪下了,而苏轼却与众不同,他只用“人生如梦”四字就把这矛盾给化解了。最后词人以“一樽还酹江月”结束全词,将壮丽江山与英雄人物所激起的豪情壮志,最终导向了潇洒与淡泊的人生情怀。这样词人就在感情上作了自我开解,一代风流人物尚且被时间的浪涛冲刷得踪影全无,何况吾辈?人生虚幻,不过

6、是一场大梦而已。词人敏锐感觉到了政治生活的险恶和命运之神的飘忽无常,他对人生虚幻和痛苦的体验比一般人要深刻沉重得多,但却没有使他陷入厌世伤感,而是保持着潇洒自如的气度和乐观旷达的情怀。苏轼任职期间,处处心系百姓疾苦。在密州任官期间,曾多次带领百姓去密州附近的常山祈雨。有一次祈雨回来,路过铁沟,他和随从一起进行了一次小型的狩猎活动。之后,苏轼由感而发,作了一首《江城子·密州初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是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上片叙事,写打猎情况,作者与孙权相比,表

7、现出一种豪迈的气度,下片转而抒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抒发了作者为国效力,企求建功立业的决心。当时苏轼年过四十,被贬密州,但从词中丝毫未见作者的悲伤之情。相反,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阳刚、乐观、豪迈之情。11几乎每个人对功名的追求都永不停步,古人云:人生有两大快事:一是金榜题名时,二是洞房花烛夜。追求功名,赢得世人的仰慕,自然让人觉得备感荣耀。但过分地去追求名声、沽名钓誉,也可能令人活得十分痛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