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鼻炎经验

治疗慢性鼻炎经验

ID:9805424

大小:3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10

治疗慢性鼻炎经验_第1页
治疗慢性鼻炎经验_第2页
治疗慢性鼻炎经验_第3页
治疗慢性鼻炎经验_第4页
资源描述:

《治疗慢性鼻炎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学习辅助网www.5730.net发表者:李凡成(访问人次:4019)慢性鼻炎是鼻科常见多发病,属中医鼻窒范畴。中医古代文献论述鼻窒首见于《内经》,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咳、嚏、鼽、衄、鼻窒……”,“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寒热、嚏、鼽、衄、鼻窒……”。金·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热类》最早描述了本病的特征,指出:“鼻窒,窒,塞也。火主月真膹肿胀,故热客阳明而鼻中月真胀则窒塞也......盖阳气盛于上,而侧卧则上窍通利而下窍闭塞者,谓阳明之脉左右相交,而左脉注于右窍,右脉注于左窍,故风热郁

2、结,病偏于左而右窍反塞之也。”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www.5730.net学习辅助网www.5730.net历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理论述颇多,而比较明确的论述则始于金·刘完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风热火邪郁结于肺或阳明经脉认识,如上述《内经》及刘河间所论。又如明·王伦《明医杂著》卷三说:“鼻塞不闻香臭,或但遇寒月多塞,或略感风寒便塞,不时举发者……此是肺经素有火邪,火郁甚则喜得热而恶寒,故遇寒便塞,遇感便发也。”二是气虚。如《灵枢·本神》说:“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素问·玉机真脏论》说:“脾为孤脏……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

3、通。”明·薛己承李东垣的观点,在注《明医杂著》卷三中说:“若因饥饱劳役所伤,脾胃升发之气不能上升,邪害空窍,故不利而不闻香臭者,宜养脾胃,使阳气上行则鼻通矣。”但纵观各家所论,以从火热认识居多。如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说:“大都常塞者多火,暴塞者多风寒,当以此为辨。”清·张璐《张氏医通》卷八亦说:“暴起为寒,久郁成热。”所谓“暴起”者,指伤风鼻塞而言,“久郁”者,主要指鼻窒而言。辨证论治西医对慢性鼻炎往往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本病在临床上主要有寒凝、气虚、郁热、血瘀等证,故运用中医温、清、消、补之法治疗,常可获满意疗效。湖南中医

4、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李凡成1、肺虚寒滞,宜温卫散寒,祛邪通窍阳虚或肺气不足,以致卫表不固,寒邪凝滞鼻窍者,常表现为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涕清且多,遇寒冷而症重,平时易感冒,检查见鼻甲肿大色暗淡。面色不华,乏力,动辄汗出,小便清,舌淡或淡红,脉缓弱;或为阳气亏虚者,更见形寒畏冷,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或胖,脉沉细。治宜温卫散寒,祛邪通窍,偏肺虚寒滞者用温肺止流丹加减。常用药物,党参12g,黄芪15g,当归10g,荆芥10g,细辛3g,诃子10g,甘草6g,桔梗10g,白芷10g。偏阳虚寒滞者可用当归四逆汤加温阳益气、芳香通窍之品,常用

5、药物,黄芪20g,白术12g,附片6g,泽泻10g,当归10g,桂枝6g,白芍药12g,细辛3g,炙甘草6g,大枣5枚。2、气虚邪滞,予补中益气,升清通窍肺脾气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干清窍而鼻窒者,常表现为交替性或间歇性鼻塞,鼻涕少黏,早晚明显,天气变化则症状加重。检查见鼻黏膜肿胀,或淡白或暗红。平素易感冒,面色不华,倦怠乏力,少气懒言,纳差,大便不调,舌偏淡或胖,脉缓弱。治予补中益气,升清通窍,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常用药物,黄芪10g,党参、白术各12g,当归、川芎、白芷各10g,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石菖蒲各6g。加减:偏于寒者,酌加

6、附片、干姜之属;兼挟热邪,如涕黏黄等,酌加黄芩、桔梗,以清热肃肺止涕;兼气滞血瘀者,如鼻塞时间长、程度较重,或鼻甲对1%麻黄碱收缩反应迟钝者,酌加当归尾、姜黄、丹参、穿山甲、路路通之类以行气活血,化瘀通络。3、热郁血滞,当清泄郁热,活血通窍鼻属肺窍,与阳明经脉关系密切。《医学举要》卷三说:“鼻中之病,手太阴、手阳明主病。”肺或阳明经郁热,肃降失司,以致邪热上干,气血郁滞,阻塞鼻窍者,常表现为间歇性、交替性或持续性鼻塞,涕少而黏黄,或向后流,或无涕,鼻内或有干燥、灼热感。检查见鼻黏膜深红或暗红,鼻甲肿大。全身或见口咽微干,大便偏干燥,小便黄,舌红

7、胖,苔微黄,脉缓有力或数。治当清泄郁热,活血通窍,用泻白散合升麻葛根汤加行气活血、芳香通窍之品。常用药物,黄芩、桑白皮、赤芍药、川芎、当归尾、辛夷(或白芷)、木通(或小蓟)各10g,升麻、甘草各6g,葛根15g。加减:涕黏黄加桔梗,鼻内干燥灼热感,加麦门冬养阴生津;易感冒,常乏力或有纳差者,加炙黄芪、白术、陈皮(或神曲)之类以益气健脾;鼻甲表面不平或对1%麻黄碱收缩反应不良者,加穿山甲、干地龙、路路通之类化瘀通络。4、瘀血阻滞,应行气活血,化瘀通窍肥厚性鼻炎或药物性鼻炎,久病入络,瘀血痹阻,常表现为持续性鼻塞,无明显缓解之时,闭塞性鼻音重,检查

8、见下鼻甲肥厚,表面不平,或鼻甲呈桑椹状变,对1%麻黄碱收缩反应差。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窍,用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之类,可酌加益气、化瘀通络之品。常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