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842-2007电站锅炉节能监测方法.pdf

DB37T842-2007电站锅炉节能监测方法.pdf

ID:98132

大小:268.2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6-21

DB37T842-2007电站锅炉节能监测方法.pdf_第1页
DB37T842-2007电站锅炉节能监测方法.pdf_第2页
DB37T842-2007电站锅炉节能监测方法.pdf_第3页
DB37T842-2007电站锅炉节能监测方法.pdf_第4页
DB37T842-2007电站锅炉节能监测方法.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7T842-2007电站锅炉节能监测方法.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免费标准网(www.freebz.net)ICS27.060.30J98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37/T842-2007电站锅炉节能监测方法2007-12-3发布2007-12-10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免费标准网(www.freebz.net)无需注册即可下载免费标准网(www.freebz.net)DB37/T842-2007前言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节能监察总队。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奚修斌、冯连杰、史子军、庄庆福。I免费标准网(w

2、ww.freebz.net)无需注册即可下载免费标准网(www.freebz.net)DB37/T842-2007电站锅炉节能监测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站锅炉的监测检查内容、监测测试项目、监测测试方法、监测考核指标及监测结果评价。本标准适用于锅炉蒸发量为35吨/小时及以上,蒸汽出口压力大于2.45兆帕或蒸汽出口温度超过400摄氏度的蒸汽锅炉。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3、。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2624流量测量节流装置GB/T3486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10184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GB/T15316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317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方法DL/T567.4入炉煤、入炉煤粉、飞灰和炉渣样品的制备DL/T567.6飞灰和炉渣可燃物测定方法3监测检查内容3.1锅炉安装运行应履行国家、地方法律规章、强制性标准规定的手续。3.2电站锅炉热效率的测试方法和技术要求应按GB/T10184进行。对于新装、技术改造及大修后的电站锅炉应进行热工性能试验、热效率测试;企业所提供的热效率资

4、料应以专业监测机构的测试报告为依据,热效率测试时间间隔不应超过2年。3.3锅炉运行操作人员应经安全经济运行培训,持证上岗。3.4锅炉及辅机不应是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3.5空气预热器漏风率。3.6计量仪表及运行记录应齐全完整。4监测测试项目4.1主蒸汽压力。4.2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4.3排烟温度。4.4过量空气系数。4.5飞灰可燃物含量。4.6炉渣可燃物含量。5监测测试方法5.1监测测试要求5.1.1电站锅炉监测测试应在正常生产稳定运行工况下进行。1免费标准网(www.freebz.net)无需注册即可下载免费标准网(www.freebz.net)DB3

5、7/T842-20075.1.2监测测试所用的仪器仪表应能满足监测测试项目的要求,仪器、仪表应完好,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检定周期内。5.1.3电站锅炉主蒸汽压力、主蒸汽温度、再热蒸汽温度、排烟温度、过量空气系数、飞灰可燃物含量、炉渣可燃物含量,每年进行一次。5.2主蒸气压力监测测量时间周期≥2小时,测量时间间隔为15分钟。5.3主蒸汽及再热蒸汽温度监测5.3.1测定过热汽和再热汽温度应同时采用插入式套管。5.3.2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测点应最大限度地接近过热器和再热器出口,且应远离束状流(如喷水减温器后)一定距离。5.3.3用热电偶测量时,应对热电偶和二次仪

6、表进行校验并作好冷端补偿。5.3.4测温处保温层应完好无损。5.3.5测量时间周期≥2小时,测量时间间隔为15分钟。5.4排烟温度监测5.4.1排烟温度测点应与烟气取样点尽可能一致。选择在通道横截面上速度与温度分布均匀的部位。5.4.2测试方法采用多点测量法,下列情况可采用网格法:a)初步测量发现测量截面处烟气流速有严重偏差;b)截面内不同瞬间烟气温度差别较大。5.4.3测量时间周期≥2小时,测量时间间隔为15分钟。5.5过量空气系数监测(烟气取样与成分分析)5.5.1取样位置在锅炉最后一级受热面出口一米以内的烟道中心处。5.5.2测定成分根据必要性从O2、C

7、O2、CO、CH4、CmHn、H2中选定。5.5.3取样管沿烟气流动方向倾斜,严密不漏,且设置粉尘过滤装置。5.5.4测量时间周期≥2小时,测量时间间隔为15分钟。5.6飞灰可燃物含量监测5.6.1飞灰采样的位置应尽可能在尾部垂直烟道气流稳定处,且采样截面前后应有适当直段。5.6.2烟道宽度4~10米时,在左右两侧布置2个侧点,烟道宽度超过10米时应均匀布置3~4个测点。5.6.3在整个监测期间连续取样,取样前应清除取样管及装置内的存灰。5.6.4飞灰取样系统应保持良好密封,暴露在烟道外的取样管道及飞灰收集器应保温或加热,以防水分凝结。5.6.5飞灰可燃物含量

8、测定按DL/T567.6的规定进行。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