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运动地理意义规律总结

地球运动地理意义规律总结

ID:9814791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10

地球运动地理意义规律总结_第1页
地球运动地理意义规律总结_第2页
地球运动地理意义规律总结_第3页
地球运动地理意义规律总结_第4页
资源描述:

《地球运动地理意义规律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地球运动地理意义规律总结编号13一周期1地球自转周期一个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二黄赤交角2黄赤交角为黄道面和赤道面夹角,即为自转轨道面和公转轨道面的夹角。3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热带寒带范围,黄赤交角变大N度,热带范围增加2N度,北寒带增加N度,北温带减小2N度。反之亦然。4黄赤交角变为0度,太阳直射点永远在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无四季变化,受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不存在。三昼夜交替与晨昏线5昼夜产生是因为地球不透明,太阳光照射地球产生昼半球和夜半球。昼

2、夜产生与地球自转无关。6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半圆晨线,半圆昏线。合为大圆,与太阳光线垂直。7晨昏圈二至日与极圈相切,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其它时间在极点和极圈之间移动。8晨线与赤道交点为地方时6:00,昏线与赤道交点为地方时18:00.4四地方时区时日界线9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时刻,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同一纬线上昼长夜长,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10地方时计算东加西减。经度差15度,时间差一个小时,经度差一度,时间差4分钟。11同一纬线上总是靠东的地方先看到日出。12时区与区时每15度为一个时

3、区,零时区也叫中时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合称东西十二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度数=时区数*15。13零时区又叫中时区,区时是世界时。区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14日界线东侧比西侧日期晚一天。过日界线东减西加。日界线和180度并不完全重合。所以过180度日期不是一定要变化。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日期相差一天,时刻相同。15日界线两条,国际日期变更线和地方时为零点的经线。从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向东到180度为新的一天,向西到180为前一天。五水平地转偏向力16地转偏向力北右南左赤道无,越到高纬度越明显,对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如河流,洋

4、流,大气环流有影响。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泥沙淤积。4六太阳高度角17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的倾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一天中地方时为12点时太阳高度角最大称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正午=90度-纬度差(所求点和太阳直射点之间弧度)18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小于0,晨昏线上等于0.学会求正午太阳高度,知道晨昏线上等于0.七昼长夜长的变化19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20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反之。21昼长夜长与太阳直射点位置有关,变长变短与移动方向有关。22昼长夜长的计算可以

5、数数昼弧夜弧,也可以用日出日落计算。22昼长=日落-日出=2*(12-日出)=2*(日落-12)夜长=24-昼长=2*日出23春秋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冬至夏至全球昼夜差别最大;极圈及其以内可以达到24小时;244同一天(二分日除外)越往高纬度昼夜差别越大,但是到出现极昼极夜地区就一样了都是差别24小时。同一纬线上,比如北纬30度,二至日昼夜差别最大,二分日平分。太阳直射点远离赤道运动时昼夜差别变大,向着赤道运动时昼夜差别变小。25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一年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和昼最长。冬至日达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和昼最短。2

6、6对于热带而言,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达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90度。回归线上一次。27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恰好出现极昼极夜的纬线是互余的关系。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20度,北纬70度及其以内出现极昼,南纬70度及其以内出现极夜。28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春秋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29对于北温带而言,冬至日太阳高度角小,阳光入室面积比夏至多。30影子与太阳光方向相反,参照28.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