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史记_秦始皇本纪_中李斯奏议与君主专制主义

_史记_秦始皇本纪_中李斯奏议与君主专制主义

ID:9818853

大小:148.4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0

_史记_秦始皇本纪_中李斯奏议与君主专制主义_第1页
_史记_秦始皇本纪_中李斯奏议与君主专制主义_第2页
_史记_秦始皇本纪_中李斯奏议与君主专制主义_第3页
_史记_秦始皇本纪_中李斯奏议与君主专制主义_第4页
_史记_秦始皇本纪_中李斯奏议与君主专制主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_史记_秦始皇本纪_中李斯奏议与君主专制主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等理科教育《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李斯奏议与君主专制主义《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李斯奏议与君主专制主义乔健摘要本文通过对《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李斯奏议的理解,分析了君主专制主义的一些基本内容和基本特点,同时通过这一实例揭示一种历史文选教学深化的途径。关键词《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君主专制主义历史文选教学大学历史文选与中学古文教学根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文选教师必须将古文讲深讲透,而所谓“讲深讲透”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深刻揭示某篇、某段古文对古人的思想、实践有何继承,同时又对后人有何重要影响。《史记·秦始皇本纪》是一篇极重要的古文,几乎所有

2、的历史文选教材都将它选录其中,而这篇古文中李斯一大段针对淳于越的奏议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将其视之为“君主专制主义宣言”,因为“君主专制”的基本特点和基本要求在这段奏议中得到了概括的、“经典性”的描述。如“一”字在奏议中频频出现,它所强调的是政令、政治权力高度、绝对的统一,思想和价值标准的高度、绝对的统一,以及臣民的高度单一化(“法令出一”的直接和最终的结果便是使百姓全都成为农民,而“士”则必须变成毫无自我价值判断能力的绝对驯服的统治工具);李斯将“今”与“古”绝对地对立起来,而“古”在此是有特定内涵的,它指的是一切与君主专制不相吻合的东西

3、,特别是春秋的民本思潮、春秋时期政治权力的非绝对化,甚至包括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因为这一切与各方面高度、绝对的“统一”(即“今”的本质特点)势同水火;李斯强调了“愚儒”们(实际上可以被扩大为极少数“圣贤”之外的所有臣民)永远不可能认识到“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的实质及“伟大意义”,这无疑与法家的“反智”传统一脉相承,而李斯提出的焚书建议则将这一传统推向极端。除李斯的这段奏议外,《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对“皇帝”称号的选用以及石刻中的许多内容均表现了君主专制的基本特点。李斯的思想(李斯思想既是秦始皇君主专制意识最为全面、“忠实”的

4、体现,同时两者又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因此这里的“李斯思想”已经包括了秦始皇的思想)、实践是渊源有自的,其直接的思想来源无疑是法家思想、特别是商鞅和韩非的思想。商鞅思想的核心是其“一元化”思想,所谓“一元化”首先表现为其政治目标是绝对单一的富国强兵;其次实现目标的手段是具有很强单一特性的刑赏,即内涵单一的“赏”和与“赏”相比居于惟一重要地位的“刑”,而“刑”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是必须单一地采用重刑;最后为实现单一的目标,为使单一的手段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必须以高压强制的手段实现“人”的绝对单一[1][2]化,即使所有的人都成为头

5、脑简单愚笨的农民和战士。“利出一空(孔)”;“王者刑九赏一”;[3]“故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则民不敢试”;“明君修政作壹,去无用,止浮学事淫之乔健兰州大学历史系资助项目兰州大学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历史文选.165高等理科教育教育教学研究专辑[4]民,壹之农,然后国家可富,而民力可抟也”;“谈说之士资在于口,处士资在于意,勇士资在于气,技艺之士资在于手,商贾之士资在于身。⋯⋯故圣人之治也,多禁以止能,任力以穷诈。两[5]者偏用,则境内之民壹”等等均是商鞅“一元化”思想的具体表述,而这一切与李斯思想又是完全一致的。韩非是法家思

6、想、同时也是君主专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是李斯思想最为直接、最为重要的源泉,是秦始皇、李斯现实政治实践最为重要的启发要素。郭沫若先生指出:“韩非虽然身死于秦,但他的学说实为秦所采用,李斯、姚贾、秦始皇、秦二世实际上都是他的高足弟子。秦始皇的作风,除掉迷信方士、妄图长生之外,没有一样不是按照韩非的法术行事的,焚书坑儒的两项大德政正好是一对铁证。焚书本出于李斯的拟议,其议辞和令文,不仅精神是采自韩非,连字句都有好些是雷同的。⋯⋯而禁令底八条,⋯⋯除掉第七项之外,不更全部是‘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的扩充吗!坑儒是所谓‘破

7、其群以散其党’的最彻底的实干,那[6]可不用多费笔墨了。”余英时先生指出韩非的《五蠹》篇“说的并不是空话,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他的同学李[7]斯把这些办法都一一施行了”;“焚书令是完全针对当时一般知识分子批评法家路线而起。儒家当然首当其冲,那是毫无问题的。但诸子皆在焚毁之列,也已由‘百家语’三个字完全证明了。(也许法家的著作是例外。)⋯⋯则这一措施的思想性之强烈可想而知。秦廷发动的‘焚书’的唯一的理由即是‘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于下’。那就是说,如果让以‘私学’攻击皇帝所立之‘法教’这种运动继续演变下去,上面将损害人主的威信,下面将造成知

8、识分子的团结,其必然的结局便是‘君弱臣强’。我们在这里清楚地看到,法家的‘尊君’论被它自己的逻辑一步一步地推向反智论:尊君必预设卑臣,而普遍地把知识分子的气焰镇压下去正是开创‘尊君卑臣’的局面的一个始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