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艺术美学浅析

中国书法艺术美学浅析

ID:9851469

大小:1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5-12

中国书法艺术美学浅析_第1页
中国书法艺术美学浅析_第2页
中国书法艺术美学浅析_第3页
中国书法艺术美学浅析_第4页
中国书法艺术美学浅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书法艺术美学浅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书法艺术美学浅析中国书法艺术之美中国书法艺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与中国水墨画是一枝并蒂的莲花,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我国汉字的基础是“象形”,最初“写字就是画画”,加上汉字书写的特殊工具,可以充分表达点、画的形态,它有粗细、强弱、肥瘦、刚柔、方园、曲直等丰富多彩的变化而形成汉字。鉴赏到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使人百看不厌而又有嚼榄的回味,这就是人的视觉对于客观事物形体和动态美的感受。东汉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学者蔡邕曾说:“好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不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天,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力象者,方得谓之书。

2、”这就是说;书法中点画形体,必须处以能引起现实中种种美的形体和动态的联想,才算得上艺术。前人经过了千万次锤炼、摸索、推敲、实践,逐步演化,形成了独特的汉字艺术。欣赏书法作品,必须从通篇的“笔法”、“章法”等方面去看。“笔法”也就是用笔。这里是讲究提按、顿挫、粗细、轻重、强弱、疾徐、起笔与收笔等丰富的艺术处理。当然,行笔时要富有音乐的节奏与韵律,如果是平拖下去,就无变化,也就不可能发现“字有八面”的气势。“墨法”在书写中十分重要。书法除笔法变多端外,墨法也变化无穷,自古书家与现代书家所重视。就是说;枯湿浓淡,知白守黑,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如处理得当,就可显出字的高雅风韵。对书家作品来

3、说,必须体现出虚中有实,润燥互应,飘扬洒脱,方可有风韵气势之美可言。当我们看到有的作品带有滞笔的现象,这就可证明墨太浓了,影响正常的行笔,看起来就很板滞,反使整件作品上下不应,左右不合,也便无真韵可言。总而言之,润取妍、燥是“章法”。对于章法来说,也就是横直有绪,妙在左右牝牡相得之致。唐代张瓘曾说:“偃仰相背、阴阳相应,鳞羽参差、峰峦起伏,迟涩飞动、剔空玲珑,尺寸规度、随字转变。”一幅作品的艺术处理,必须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当,大小适宜,要能充分体现顾盼有情,兴趣酣足,精神飞动,照应严谨,变化错综,筋脉相连,这样才能显出气象浑穆,全章贯气的书法艺术效果。反之,如不会安排字与字

4、、行与行之间的艺术处理,就会使通篇杂乱无章,松驰散乱,使人看了感到碍眼费神,不忍卒读,也就难以让人欣赏了。从晋王羲之《兰亭序》中可以看出形体结构在平正安稳之中,有十分多样而自然的变化,笔画园转自如,栩栩如生,不见人为的运笔痕迹,通篇给我们一种婉润清新的感觉。唐代鉴赏家李嗣真曾用“拨云见日,芙蓉出水”、“阴阳寒暑,四时调畅”、“清风生袖,明月入怀”等联想来形容王羲之书法所给予人们的美的感受。但还可以从王字中见到他那潇洒、蕴藉的风彩。唐代颜真卿的行草书,风格也是独树新帜的,如《祭姪文稿帖》,他把对抵抗安禄山叛乱而壮烈牺牲的从姪颜季明的悲愤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写得笔饱墨重,刚劲有力,通篇

5、一气贯下,格调激昂,形成前往未有的沉着浑厚的风格。自颜真卿书法问世,冠冕书坛,一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后人对颜真卿有很高的评价。从现代的书法家来看,写得内容沉着,内含筋骨,在苍劲中有秀逸的韵味,在字体的结构和运笔中巧妙地利用了毛笔的弹性,写出了点画的粗细变化,富有明快、响亮的感觉,使音乐上的节奏强弱和旋律快慢等艺术效果,在书法上得到充分的发挥。此外,沈尹默先生的书法就显得很潇洒流畅,脱尽拘束,笔法多姿,又妙于取势。林散之先生的草书,流走多畅,知白守黑,迟速相称,前后贯气,颇有莺舞蛇惊之态。中国书画与美学的关系中国书画是多门类、多学科的集大成者。除了儒家、道家的审美观对中国书画有重要影

6、响外,佛教禅宗美学也对中国书画艺术创作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佛禅信徒的只言片语、艺术实践中归纳出佛教禅宗美学的相关论点。佛教禅宗崇尚精神追求,其崇高的境界、透彻的觉悟,都被视为玄妙学问,大智大慧。佛教看待世间万物,其方式是悟,如苦行、戒律、禁欲、禅定等,讲求修练和自悟。中国书画艺术的践行者们受佛禅感悟的影响,在对万物的体察和研究中“悟”出了书画美学的玄机,他们信佛体事,参禅悟理。将对自然、社会、人生、世事的感悟运用于书画创作中,使笔下之作蕴含佛禅思想的玄机妙理。历史上很多书画大家是高僧,他们以佛禅的思维方式研究书法,以苦行僧的精神习练书画;还有为数不少的士大夫书画家与禅僧有着密切

7、的交往和深厚的友谊,像苏轼与佛印等,并在禅学上有很精深的研究。虞世南《笔髓论》中说:“机玄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心在澄心运思至微妙之间,神应思御”。其“必须心悟”、“澄心运思”、“神应思彻”所强调的按佛禅的要求在苦练中自悟书理;怀素是佛门中人,他的大草书法从禅悟中求得新貌;晚唐僧人书法大家释亚栖基于自己的顿悟,总结出一个重要规律“凡书画则变通”,“通”即通晓、彻悟,只要通晓、彻悟了书法的玄机,就能变出属干自己的书体来。其“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