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学好中医及其与中医就业的关系

谈如何学好中医及其与中医就业的关系

ID:9872547

大小:5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13

谈如何学好中医及其与中医就业的关系_第1页
谈如何学好中医及其与中医就业的关系_第2页
谈如何学好中医及其与中医就业的关系_第3页
谈如何学好中医及其与中医就业的关系_第4页
谈如何学好中医及其与中医就业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如何学好中医及其与中医就业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转】谈如何学好中医及其与中医就业的关系=============================发布时间:2010-07-0909:43谈如何学好中医及其与中医就业的关系PostBy:2010-3-2414:14:19帖子顶楼顶部广告位招商:13616483375QQ:741778688谈如何学好中医及其与中医就业的关系----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演讲稿(初稿与演讲内容有出入演讲录音处理完毕后即发上来)山东省胶南市仁海中西医主治中医师于殿生一、学中医很容易清代陈修圆先生一篇著名的文章,“识一字便可为医说”,讲明只要认识一个字,就可以成为医生

2、,而这个医生,自然是指中医。中医的根本所在,一般地说,无非就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这就是说,用阴阳学说来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人体内阴阳协调就不会发生疾病,阴阳离决,生命就会终止。而我们医生所进行治疗的,恰恰就是调整介乎“阴平阳秘”与“阴阳离决”二者之间的这个状态。这就是说,中医的根本就是阴阳学说。无论解释生理、病理、诊断、养生保健,抑或治疗,都是遵循“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神乃绝”这一根本大法来进行的。然后因受寒、热、燥、湿四种气候环境,以及情志方面的异常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人体气、血、津液、神经传导等异

3、常情况的发生。治疗方面,则根据整体观念、治病求本总原则,而采用相应的方法纠正这些偏差。二、当代中医的含义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中医药,什么是传统医药。所谓中医药,就是中国的医药,而不是什么传统医药。毫无疑问,我们现在的“中医”,就是中国医药学,同时因时代的不同,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应包括该时代医学理论的精华成分。如汉代的中医,理应包括张仲景的学术思想;明清时代,就理应包含温病学说的内容;而现在值引进了西医的时代,面自然应该不折不扣将西医知识纳入中医的范围,使之成为中国医药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医药学自古以来就是动态的、开放的体系,凡是

4、有用的东西,均来者不拒,并随着时代的进步,随时吸收当代科技成果。她将汇集所有当代医药的精华于一身,为患者提供与时代科技水平相适应的、相对最完善的医疗服务。传统医药,只是继承了某一时期医药的有用部分而停滞不前。当代的中国医药,确切地说,就是用现代科技武装起来的、并吸收包括西医知识在内的中国传统医药。有人说中西医理论无法沟通,事实则不然,中、西医所面对的是同一个病人,同一个病情,只是从宏观、微观不同的角度,对其解释不同,治疗方法各异而已。二者是完全可以结合、直至融合的,这只是时间问题。    可以断言,缺少了中医理论根本精髓的西医,不能透过现象

5、看本质,将完整的人体割裂开来,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而不是完整的医学,其缺陷越来越让人们所明了;而缺少了西医对危、急、重症抢救技术的传统中医是有病态的“骨感”美,虽气质高雅,但却不能成为丰腴的现代“美人”。  众所周知,传统中医在宏观上的科学价值是任何医学都无与伦比的;西医在微观上的成就也是巨大的。但中医最终必定在医学中占居统治地位,必定会将西医知识溶化在自己象海洋般的“机体”中,使西医知识成为中医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中医自始至终注重整体调整,西医则往往顾此失彼。宏观可囊括微观,微观可补充宏观。中西医的结合,直至融合,是历史的必然

6、,这是由于中医长于宏观、西医长于微观的医学特点所决定的,尽管人们的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但这是迟早的问题。因为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谁离开了对方,都不能得到长足的质的发展。只有二者互补而成为在一定时期内的崭新的医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二者的“能量”。    中医之所以能够吸纳西医知识为中医“添枝加叶”,就是因为阴阳学说以及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等理论涵盖得太大,从而可以囊括西医的所有知识。  中医理论是主体,西医知识是辅佐;换言之中医理论是根本,西医知识是枝叶。--这就是未来的中国医药学。三、中医理论的精化与糟粕兼谈明医、庸医与名医的区

7、别作为后人,我们对于古人的医学理论,就应该用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本着吸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去学习借鉴,而不是盲目的崇拜,同样也不能盲目地全盘否定。精华部分,主要是内经的阴阳学说,整体观念,治病求本等理论,历史上的主要学术成就,就应该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明清的温病学等。中医理论中的最大糟粕,就是五行学说,而由其演变出来的心主神明说、肝升肺降说、在针灸方面的井荥俞经合原说等都是僵化的教条。在这里,我不得不重重地一提,日本人重视的是伤寒论,而我们中国却重视的是“内经”。以至几千年之后的我们,还在一直争论五行在医学中应用的是否正确性,争论心是否

8、主神明,这就是一代又一代反复地一厢情愿、而毫无悔意地犯着古人们所犯的最幼稚的错误。五行是从哪里来的?她只是从自然变化现象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她是对阴阳学说的细化。比如说,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