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对策及建议

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对策及建议

ID:9881763

大小:6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5-13

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对策及建议_第1页
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对策及建议_第2页
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对策及建议_第3页
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对策及建议_第4页
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对策及建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对策及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的经营对策及建议张连翔(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辽宁建平,122400)摘要:在扼要介绍刺槐生物、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该文就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经营对策中的品种选育、刺槐育苗、刺槐造林、抚育管理、采伐更新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详尽阐述,并就如何实现“刺槐产业”和“刺槐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问题,从政策推动、产业拉动、科技支撑和良种繁育诸层面提出意见和建议。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林业”思想指导下,刺槐这个业已“乡土化”了的多功能外来树种,必将对辽西地区生态安全保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关键词:辽西地区;刺槐人工林;森林经营;刺

2、槐产业;刺槐经济;和谐林业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1写在前面——纵论刺槐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原产美国东部的阿柏拉契亚山脉(Appalachian.Mt.)和奥萨克山脉(OzankMt.)一带,欧洲、非洲、日本均有栽培,隶属于豆科(Fabaceae)蝶形花亚科(Paipilionatae)刺槐属,全属约20种。1601年由法国宫廷园艺师鲁宾引种到法国宫廷庭院种植。1877~1878年,中国驻日本副使张鲁生先生将刺槐种子带回南京种植,取名“明石屋树”,当时只作庭院观赏,很少有人知晓。1897年,德国入侵山东半岛以后,从德国引种刺槐并在胶济铁路两侧大量种植。因刺槐这一

3、物种来自国外,故常被人们称为“洋槐”或“德国槐”,当时在青岛亦称“琴树”,青岛也因此有了“洋槐半岛”之称。刺槐于民国时期作为行道树开始在北京种植,1949年建国后,刺槐被迅速推广开来。目前在我国,刺槐栽培面积已达150万hm2,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家喻户晓的“乡土化”了的老树种了,并出现了不少地方栽培类型。其栽培空间已扩大至北纬23°~46°、东经86°~124°范围内的28个省(市、自治区),以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为刺槐栽培的中心区域,垂直分布最高可达海拔2100m。刺槐系属落叶阔叶乔木,树高最高可达30m,最大胸径达110cm。树皮深纵裂至浅裂,灰褐色至黑褐色。小枝光滑,无顶芽,具柄下芽。小

4、叶7~25枚,长1.5~5.5cm,窄椭圆形或卵形,质地薄,两面平滑无毛,对生或近对生,全缘,有小托叶。在总叶柄基部常有2个大小、软硬不等的托叶刺。蝶形花,腋生总状花序长10~20cm,花冠白色,有清香气,花序轴细而下垂,雄蕊10枚。荚果扁平、带状长椭圆形,长4~10cm,沿腹缝线有窄翅。种子扁肾形,褐绿色、紫褐色至近黑色,常带较淡色的斑纹。4~6月开花,7~9月荚果成熟。刺槐系喜光树种,不耐蔽荫,喜温暖湿润气候,不很耐寒冷。原产地为湿润气候区,年均降水量1000~1500mm,7月份平均气温20.0~26.5℃,1月份平均气温1.7~7.2℃,全年无霜期140~220d。在我国年平均气温8

5、~14℃、年降雨量500~900mm的地区,生长良好,干形通直;在年平均气温5~7℃、年降雨量400~500mm的地区,幼龄刺槐及1~3a生枝条常遭受冻害,树干分叉早而弯曲;在年平均气温低于5℃,年降雨量低于400mm的地方,地上部分年年因冻害致死,翌春再重新萌发新枝,多呈灌木状态。刺槐对土壤要求不严,能在沙土、壤土、粘土、风化石砾土甚至页岩矿渣堆上生长,最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粉砂土、砂壤土和壤土。对土壤酸碱度也不很敏感,无论在中性土、酸性土抑或含盐量在0.3%以下的盐碱土上皆能正常生长发育。但当底质过于坚硬粘重、排水通气不良时,生长受限。刺槐在土壤水分充足时生长快,干形直。但它并

6、不耐水湿,当土壤积水或水分过多时,常发生烂根和紫纹羽病,重者招致整株死亡。刺槐还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在石质山地,其抗旱性超过臭椿,在沙荒地区胜过加杨。但在久旱不雨的严重干旱季节,往往会出现枯梢甚至大量死亡现象。刺槐怕风,栽植在风口处时生长缓慢,干形弯曲,易发生风折、风倒、倾斜或偏冠。刺槐为浅根性树种,侧根发达,萌芽、萌蘖性强。一般在距地表30~50cm处发出数根粗壮侧根,根深可达1~4m,也有深达6~8m者。水平根系分布较浅,多集中于表土层5~50cm范围内,交织成网状,呈放射状伸展。刺槐的水土保持能力很强,一株14a生的刺槐,可截流降水量的28%~37%,其根系可固土2~3m3。刺槐共生有

7、根瘤菌,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团粒结构,每亩刺槐每年可固定土壤中的氮素3.3~13.3kg。有来自美国的报道称,与刺槐并列栽植的几种阔叶树,越是靠近刺槐的树,树高和直径都较大。进一步作土壤分析表明,邻近刺槐的土壤含氮量为0.196%,距刺槐越远,土壤含氮量越低,距刺槐22.6m处的土壤含氮量仅为0.09%。我国河北省营造的柳树与刺槐混交林,每亩蓄积量为13.72m3,超过柳树纯林63%,也超过杨树纯林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