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facturing-missing link in corporate strategy

manufacturing-missing link in corporate strategy

ID:9889035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13

manufacturing-missing link in corporate strategy_第1页
manufacturing-missing link in corporate strategy_第2页
manufacturing-missing link in corporate strategy_第3页
manufacturing-missing link in corporate strategy_第4页
manufacturing-missing link in corporate strategy_第5页
资源描述:

《manufacturing-missing link in corporate strategy》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篇名:Manufacturing-MissingLinkinCorporateStrategy.作者:WickhamSkinner.出處:HarvardBusinessReview,May-June1969.報告:吳國強 d9041808壹、本文主旨:在企業體中各部門堅持己見、以本位主義為出發點所引起的爭執層出不窮。本文作者的論點著墨於過去對製造部門技術導向認知的偏誤,導致高層經理對製造部門的決策漠視與過度授權,進而使得製造部門的生產政策無法與企場的市場策略相結合。作者最後提出由上而下的系統方法,強調高層主管必須參與製造部門的決策,而製造部門必須對製造方針作出權衡取捨,方能使公司整體策略與製

2、造政策能夠一致。貳、內容提要:長期以來,製造部門與企業成功之間的關係,大多被視為是製造部門在提高效率與降低成本之間的成就,然而這兩者的關聯有更為重要和更為微妙的地方。很少高層經理人會察覺,製造部門的日常決定,會導致企業策略抉擇的限制。根據多年來的研究顯示,高層主管常在不知覺的情況下將大量的基本決策授權予製造部門的低階主管,而這也是導致低層主管在擬定有關製造的政策與決策時,與公司的整體策略不相符的部份原因。重擔的影響當公司未能認知到製造部門的決策與企業策略之間的關係時,公司可能會被沒有競爭力的生產系統所拖累,本文舉三個個案為例:(1)切入洗衣機市場的A公司,其執行長深信該公司的產品款式能克服使

3、競爭者受損及妨礙市場發展的技術障礙,其在裝配線上採用新方法。雖然生產過程達到低成本的要求,但設備和生產過程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最後虧損數百萬元。(2)B公司為五種不同的顧客群生產五種電子裝置,每一個市場對其所需的電子裝置有不同的需求條件。而生產管理部門為了達到「規模經濟」的效果,將五種電子裝置集中在同一間工廠生產,忽略了競爭策略對製造工作的要求。結果是五種電子裝置的性能都無法符合各個市場的需求,形成嚴重的市場難題。(3)C公司生產塑性壓模樹脂,正在興建一間可以提昇一倍產品產能的新工廠的同時,市場湧入大量訂單。就策略層面而言,製造部門的任務是擴大生產以滿足主要顧客的需求,然而工廠的生產控制系統

4、長期來都是以降低成本為考量,造成成本雖低,很多顧客卻要等候。結果因此而失去了很多主要買家,而當新工廠投產時就被迫要降低產量。以上的例子都犯了以「低成本」與「高效率」為製造目標主要考量的錯誤,過份簡化了「良好的製造作業」的觀念。製造方案與公司策略是彼此相互影響的,即使是在生產排程系統這樣一個明顯的日常工作領域。策略的考量應該比著重在「生產力」的技術和傳統工業管理因素還來的重要。短視的觀點事實上大多數高層經理人已經把製造工作視為是一種必須涉及技術性技能以及必須涉及每日瑣碎決定及細節的困擾工作。很多年輕經理人都把它視為是單調乏味的苦差事,在那裡工作每天都充滿了高度壓力、瑣碎的細節以及局限於低階層的

5、決策—所有的一切都是高階執行長想像不到的。在企業管理的課程中,它是在工業工程管理(時間研究、工廠佈置、存貨理論等)與定量分析(線性規劃、模擬、排隊理論及其它)的混合課程中被教授的。總之,製造部門的職業已經被廣泛地認為是一種在費力、技術導向以及忙亂的工作,減少了進入高階主管的機會,卻增加了被埋沒在細節小事的機會。事實上這些觀點並非完全不正確,本文的主旨即在於製造部門的技術導向觀念過於盛行;而且製造部門無法成為公司的競爭利器、對公司貢獻有限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製造部門無法吸引公司所需的高層人才,也無法吸引更多具有廣泛管理興趣及能力的年輕經理。製造工作經常被高層主管誤解,在工廠階級則管理錯誤,在商管

6、學校則教導錯誤。改變這種錯誤的觀念是有需要的,但有唯有一個更貼切的製造工作概念產生才能帶來改變。那建構在數學基礎之上的「整體系統」生產管理方法,提供了新穎以及有價值的概念與技術,但是本文懷疑這些方法能否克服高層主管想遠離製造部門的趨勢。定量技術十年來的發展,每年都留給我們生產管理的”偉大新時代”就在前面的承諾,不過這種承諾似乎永遠都不會實現。電腦與「整體系統」慘敗的故事非常多,而這些失敗的代價是非常昂貴的,而且幾乎每一個個案裡,管理階層都把工作授權給專家們。當然電腦手法及整體系統也有它們一定的貢獻,但是這種方法無法克服上述的問題,除非它可以使製造工作與企業策略產生連結,而這種連結所需要的,仍

7、是某種整合性的結構。失敗的範本在作者研究的六種工業中,發現了每一種工業的最高層執行長,為了避免涉及大多數的生產事務,於是授權予其下屬去處理過量的生產製造政策,而且除非公司發生明顯的麻煩才會提出適當的問題。這種失敗的範本似乎是兩種因素的結合:(1)部份的最高層執行長,在管理生產製造事務時,個人有使不上力的感覺(通常這種感覺的形成是由於把這個領域視為是技術或工程專業,或者將生產製造視為是管理上的一個節點)(2)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